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俞新天:两岸应共担复兴中华文化使命

http://www.CRNTT.com   2012-01-04 07:50:19  


 
  注释:

  (注1)[美]西瑞尔.E.布莱克编:《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第5页,第6页。

  (注2)同上注。

  (注3)俞新天等着:《强大的无形力量:文化对当代国际关系的作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9页。

  (注4)[美]克莱德.伍兹:《文化变迁》,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61—62页。

  (注5)刘兆玄:《中华文化“文艺复兴”台湾最关键》,台湾《中国时报》,2010年12月24日。

  (注6)[德]赫尔穆特.施密特:《全球化与道德重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65—70页。

  (注7)[美]大卫.兰普顿:《美国退居第二位?》,《波士顿环球时报》,2005年,3月13日。

  (注8)参看拙着:《走自己的路:对中国现代化的总体设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9—41页,第178页。

  (注9)魏秀堂:《话说台湾人》,时事出版社,1997年,第180页。

  (注10)李乔:《台湾人的丑陋面》,前卫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1993年第五版,第175页—177页。

  (注11)许悼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97—258页。

  (注12)同李前注,第178—179页。

  (注13)[法]莫里斯.布哈瓦赫:《论集体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2页。

  (注14)梁潄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年,第5页。

  (注15)张立文、町田三郎主编:《传文统化与东亚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页至29页。

  (注16)许倬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97—258页。

  (注17)参看范明生、陈超南编:《东西文化比较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概括是我做的。

  (注18)郁龙余等:《印度文化论》,重庆出版社,2008年,第1—3,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