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江忆恩: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http://www.CRNTT.com   2011-07-12 09:07:32  


 
  解决这一难题有两种方案:长期的解决方案是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中期的解决方案则是动员温和的公众舆论抵消极端的公众舆论。比如以对美国的态度为例,根据2009年在北京地区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对美国没有好感的人占46.57%,怀有好感的人占28.41%,江忆恩教授认为对美国怀有好感的这部分人就是构成对美持温和态度的公众舆论的主体。但江忆恩教授对于到底是否存在这种温和型的民意也持有一种怀疑态度,因为首先从人数的变化上看,2007年这部分人群的比例还占受调查者中的38.4%,而到了2009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到了28.41%。

  如何有效承担国际责任,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

  江忆恩教授认为,美国的国际行为是以实现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但客观上提供了很多公共物品,比如保护公共航道、防止核扩散等,提供公共物品同实现自身利益是不矛盾的。江忆恩教授肯定了中国在近些年承担国际责任中取得的重大进步,比如,《人民日报》中关于负责任的大国的文章数量从1990年以来就呈现一种明显上升的趋势;中国对国际组织的参与程度已经很高,1986年就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然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负责任大国”的定义尚待扩展,中国应该更加重视在环保、气候变暖方面的作用,加强在绿色技术转让方面的工作,实现“绿色中国,绿色世界”。

  如何看待中国崛起的未来愿景

  江忆恩教授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和谐世界”理念和“中国模式”在其他国家存在被误读甚至误解的情况,面临三个方面的难题:一是对“和谐世界”理念的了解问题。根据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2008年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有高达 73%的受访者没有听过“和谐世界”这一概念,仅有1%的受访者表示对这一概念知之甚多。二是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主要大国,同邻国存在边界冲突、海洋争端,这让一些国家对“和谐世界”理念的可行性产生质疑。三是“和谐世界”概念的核心思想来源于中国政府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现代意义需进一步阐发。

  对于“中国模式”能否成为一种国际认同的发展模式也存在广泛的争议,国外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模式”并不是一种完整的发展模式,而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模式”是“华盛顿共识”的一个范例;第三种观点则认为“中国模式”是一种“革命模式”,很多美国人担心这种革命模式会演变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挑战,这种挑战虽然不同于冷战,但同样会挑战美国的自由市场和选举政治制度,更有偏激者认为如果这种模式演变成一种扩张手段将会重演类似于冷战那样的悲剧。总之,认为“中国模式”带有明显的不可复制性,难以向外出口。这些观点都需要关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