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日本大地震对中国经济产业的考验

http://www.CRNTT.com   2011-03-16 08:39:15  


 
  对于经营与日本竞争产品的厂商和出口商而言,日本生产和出口体系停顿,意味着市场需要他们来填补由此而产生的空白,其中相当一部分可望由中国厂商和出口商来填补。对于这类厂商和出口商而言,日本大地震带来的冲击主要在于他们生产所需的日本设备、核心零部件等供应可能告急,这将大大约束他们充分利用产能和市场需求,加工贸易厂商问题将尤为突出。可供选择的出路是转向国内供应者和第三国/地区厂商,但倘若国内供应商一时跟不上,而这些上游核心零部件又属于寡头垄断行业,那么转向第三国/地区供应商可能会加强这些地区供应商的垄断力量。如中国液晶面板大量依赖进口,夏普停产意味着韩国等地厂商垄断力量的增强。为避免这类不利后果,假如中国国内相关产业一时无法填补进口空白,在日本地震冲击过后、产业逐步恢复正常时,需要有意识地优先恢复从日本厂商订货,扶植其复苏,以制衡第三国/地区供应商坐大。

  由于存在上述重建和出口效应,中国货物和服务出口可能因此而扩大一定数量,增加中国贸易顺差和经常项目收支顺差,进而加大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对此连锁效应,我们需要给予一定关注。

  文章指出,日本大地震对中国产业和外经贸最大负面冲击,表现在进口领域,因为中国大量进口日本高技术产品、上游中间产品和设备。中国对美欧贸易巨额顺差,对日本贸易则巨额逆差,原因即在于此。去年,中国对日出口1210.6亿美元,进口1767.1亿美元,逆差达556.5亿美元。因此,中国电子、汽车等一些产业产能利用率可能会因为日本上游中间产品供货停顿而降低,一些新建和改造项目可能因为日本设备生产、交货流程被打断而不得不减速。

  细看中国去年从日本进口的统计数据可知,这次受影响最大的,当属进口日本设备和机电、光学等零附件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从日本的进口要么替代进口来源很少,要么本身就是“日本核心元件—中国组成加工成品—全球市场销售”产业分工链条上的一环,一时无从寻找替代供货来源。为此,我们需要为设备进口企业、特别是新兴战略性产业、重大项目设备进口企业提供一切必要便利,为其解决麻烦。

  经过破坏性地震和由此而来的客户、市场份额等损失,估计许多此前不愿意向中国转移生产的日本技术、资本密集型企业或许会考虑至少向海外转移一部分生产能力,我方应有针对性地为此加强招商。毕竟,在招徕日本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方面,中国目前在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不是其他热门新兴市场所能比拟的。无疑,对我们而言,内资企业占据先进制造业是最优结果,假如内资企业一时不能占据,那么,外资企业生产跨国转移比不转移好,向中国转移比向我们的竞争对手转移好。只要政策得当,此举与我们发展自主产业并不矛盾,可以相辅相成。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