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加快中高级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进程

http://www.CRNTT.com   2011-01-28 08:55:55  


  中评社北京1月28日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经济时报发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文章表示,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对今后较长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环境可能出现的重大变化作深入分析,具体地说,在“十二五”及以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可能面临三方面的重要挑战:

  一是在“十二五”末期,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平台可能下一个台阶,由前些年的10%左右降低到7%左右,进入一个次高或中速增长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经超过30年。从国际经验看,一个经济体高速增长持续超过20年的较多,超过30年的很少,大国中尚无先例。在我们近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二战以后高速增长的典型国家日本、韩国和德国等,都是在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或略多一点的水平时,工业占GDP的比重、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率开始明显降低,进入一个较低的增长平台。人均用电量、钢材累计消耗量、汽车拥有率等实物量指标也在同一区间达到大体相同的增长水平。按照同一口径计算,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将超过8000美元。如果今后3—5年保持9%左右的增长率,中国人均GDP将进入上述速度下降的敏感区。对国内不同地区增长潜力的测算也大体支持上述判断。现阶段中国经济总体上还是一种“速度效益型”的增长模式,即速度与效益同向变化。在过去两年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增长速度降低、企业收益和财政收入下滑,增长速度回升、企业收益和财政收入显着好转的事实,也清楚地证实了这一点。其原因是速度提高相应地扩大需求和生产规模,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增长速度平台下移带来的挑战是,如果企业盈利模式和整个经济增长模式没有摆脱对规模扩张的依赖,企业经营和财政收入状况将可能陷入困境,并对就业、金融等形成严重冲击。

  二是要素成本上升,迫切要求增长动力由低成本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针对“招工难”、“加薪潮”等现象,前一个时期展开了对“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的讨论。日益增多的事实表明,中国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全局性、趋势性的变化,而不仅仅是结构性、阶段性的变化。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关健是把以往因体制缺陷而低估或外在化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内在化于企业,这样也会增加企业成本。伴随着这些变化,过去长期依赖的要素低成本优势正在削弱。在要素成本上升的同时,劳动生产率能否相应提高就成为突出问题。根本途径是加快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但成功实现这一转变的前景并不明朗。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