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宏观调控重心已转向通胀治理

http://www.CRNTT.com   2010-11-28 08:50:21  


预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完全可以实现治理或控制住通胀的宏观调控目标
  中评社北京11月28日讯/在针对当前国内价格形势研究部署四大稳定价格措施后,国务院近日又出台了16条措施来稳定物价,强调必要时可以实行价格干预。同时,上周五央行决定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上月央行还上调人民币一年期存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上海证券报发表经济学博士乐嘉春文章表示,一系列治理通胀压力的调控措施表明,当前中国宏观调控重心已从防止通胀转向治理通胀压力,其重要目标是短期内消除当前市场对通胀压力的过度恐惧。

  确实,在10月份CPI数据公布之前,市场普遍预期CPI从10月份后会见顶回落,通胀压力将出现在明年。因而,市场关注的焦点并不是早已显露的通胀压力。所以,在10月份CPI同比增长4.4%的数据公布后,再加上PPI同比增长出现了止跌回升迹象,通胀压力一下子浮出了水面。同样,老百姓从生活中一些日常用品价格持续上涨中也切身感受到了已经来临的通胀压力。于是,在“新闻”的发酵效应下,一下子引发了市场对当前中国面临通胀压力的不安情绪和过度担忧。

  正是在这种市场背景下,运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和公共市场操作等市场化政策手段治理通胀压力,成了当前央行货币政策当仁不让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为此,央行在10月19日决定上调一年期存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基础上,又分别在11月10日和11月19日先后决定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各0.50个百分点。但鉴于目前CPI的上升惯性与波动趋势,预计未来央行仍将继续适时采取加息等政策手段来治理通胀。

  文章分析,目前中国之所以敢下决心治理通胀,根本原因之一是我们已经预见到今年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已无大碍。其实,尽管今年上半年CPI数据因存在“时滞”而难以充分反映出通胀压力,但从部分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中已经透露通胀压力苗头,只是因今年三季度国内普遍担忧经济增长下滑,使我们错失了防范通胀压力的最优时间。当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公布后,在消除了对今年经济增长的过度担忧之后,央行才启动了对通胀压力的治理进程。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