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滞胀风险?

http://www.CRNTT.com   2010-05-24 08:36:08  


政府下半年是否决定政策“退出”将取决于滞胀风险的高低
  中评社北京5月24日讯/今天,中国政府正面临着大宗商品涨价推动物价上涨的输入型通胀风险,也面临着由于房价膨胀所导致的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化的系统性风险。当然,也面临着投资已经无法加码、消费依然不振(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5%,消费名义增速有所回落)、欧债影响外需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可能造成低增长的复杂局面。所以,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激发经济的市场活力,同时要高度重视经济刺激过头所带来的通胀后遗症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发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文章表示,政府下半年是否决定政策“退出”,就将取决于滞胀风险的高低,而它又将取决于以下几方面因素:

  首先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到位的程度或世界经济复苏的程度。在目前由增长带动就业和财富积累的发展阶段,政府“退出”就意味着我们的投资能量,可以通过民间的消费能力或外国的消费能量来加以支撑,否则,政府贸然的“退出”不仅不能抑制虚拟经济非理性的繁荣,反而会使中国实体经济出现信心丧失而导致的大幅下滑态势。目前的问题是政府要提高“救市”的质量——从简单追求“量”的扩张,尽快转变成“为企业、尤其是民营资本提供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机会和收入增长的空间;为社会大众提供切实可行的公共服务机制;为解决贫富差距问题释放市场有效需求,而提供富有智慧和胆略的改革尝试”这样“三位一体”的“质”的追求上。

  其次是取决于欧美国家政府“退出”的实际进展。今天欧美经济的发展格局与亚洲形成鲜明对比——在美国和欧洲,核心通胀率尚未大幅上升。由于失业率和经济闲置产能依然很高,再加上希腊、欧元的“新问题”以及华尔街的“旧账未了”,通缩仍是他们担心的主要问题。相反,没有采取加息的亚洲国家,比如韩国、泰国、印度的通胀水平却已出现了大幅上涨。如果我们率先“退出”,不仅会加剧短期资本大量流入,而使得我们的“退出”行动起不到收缩流动性的效果,还会因为这一错误的“信号”使得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负荷急剧增加。比如,西方发达国家在向中国提出所谓“大国的责任”要求中,出口自律、市场开放、价格放开的“诉求”会日益频繁。所以,最近我们选择“数量调整”的做法(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而不是采用会导致海外游资流入的加息方式,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表现。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