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中评社台北论坛:台湾经济的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09-03-25 00:16:35  


论坛在中评社台北会议室举行。
与会者合影。
  中评社台北3月25日电(记者 邹巧韵)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评论》月刊、台湾竞争力论坛昨天下午在中评社台北会议室举办论坛,研讨台湾经济的困境与出路。

  论坛由台湾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台湾竞争力论坛秘书长彭锦鹏主持。评论员有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台湾竞争力论坛总召集人林建甫,台湾产经建研社理事长、前海基会董事长洪奇昌,政治大学经济系教授庄奕琦,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亚中,台湾竞争力论坛副秘书长谢明辉。

  庄奕琦认为,面对这波金融风暴,整个亚洲都因国外需求减低而严重受创,马政府上任以来,没有提出完整的经济愿景与政策,人民信心不足,消费投资意愿不强。政府应扮演积极角色,一方面透过宽松货币政策,防止危机恶化;另一方面扩大消费性的支出,让公共性投资带动民间投资,投资软实力设施,让服务业转型,营造台湾走向创意型经济体。

  谢明辉认为,台湾经济情势的问题在于出口不振,内需市场不够大,贸易依存度过高。而政府抢救失业率无所不用其极,短期措施只能扬汤止沸,却排挤到长期财政政策;当前首要之务是贬值救出口、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医疗电子、绿色能源等相关产业,订出长期、短期目标,政府加大力度与执行力,规划完善配套措施,游击战与正规战相辅相成,才能产生效果。

  张亚中表示,从政治认知面上来看,台湾十几年的困境可从6点来考察。一、是商业至上思维,还是意识形态与政治挂帅?二、是有容乃大,还是主体性万岁?三、在创造商业契机上,是秉持我为人人的精神,还是希望人人为我的心态?四、处理周边邻近关系时,态度是谨小慎微,还是夜郎自大?五、是地利勿失,还是站在巨人肩膀?六、天予要取,还是抓住全球化的机会、把大陆当作走向全球化的跳板?如果大方向的认知无法调整,细则微调都无法撼动台经济长期衰退趋势。

  洪奇昌说,除非美国景气复苏,台湾外需型产业才有可能复苏,马政府应该据实以告,台湾还要再辛苦一阵子。过去过度依赖出口、集中在IT产业,现在产业发展战略、结构、基础建设等都要透过政府积极作为;台湾未来经济趋势,政府应从出口代工型产业逐步转换到知识经济、创新经济、服务等产业,与美国、日本、大陆紧密联系,美日中分居世界第一、二、三大经济体,台湾仍具有优势。

  林建甫指出,马英九推动2.5产业政策是台湾经济重要的发展方向,结合服务业与生产制造业,将全世界供需拉到台湾;大三通也是正确的方向,过去台湾金融业竞争力相当弱,政府应当努力走出去,目前两岸金融事务不相往来,应尽速签订两岸MOU、货币清算机制,才有利于台湾经济发展。

  彭锦鹏最后作了几点总结:第一,与会人士对于台湾经济的发展皆深具信心,因为台湾过去的发展累积了相当多的国际化人力资本,在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发展,也都能够与国际接轨;第二,中国大陆的崛起日益明显,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是必然要走的一条路;第三,台湾的经济发展,面临转型期的强烈的需求,必须要进行制度性的转换,对于文化产业、生技产业这些高附加价值的产业,政府必须加速推动;第四,大家对于政治制度和政策,都有很高的期许,希望能够建立愿景,让人民对政府的信心,以及希望政府在用人,特别是高阶层决策人员的任用上,有所改进,这是公共建设中一个最基础的建设,如果能够达成的话,未来台湾经济的发展还是非常光明的。

  中评社副总编辑兼《中国评论》月刊副总编辑罗祥喜等亦参加论坛。 

  论坛在中评社台北会议室举行。论坛整理稿全文将在《中国评论》月刊和中国评论新闻网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