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大学生为何成了“中国式菲佣”

http://www.CRNTT.com   2009-03-02 09:50:15  


金融危机使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
  中评社北京3月2日讯/此间《经济观察报》今天刊载评论员陈泰然的文章:“大学生为何成了‘中国式菲佣’”,全文如下:

  “中国式菲佣”的招聘人员得意洋洋地说:“从去年8月到12月,平均一个月就有五六百人前来应聘,其中90%以上都是大学生,还有28个是硕士。”我想,这家家政公司在毕业-失业潮中捡到了宝贝。或许高等学历的持有者们放低身段去应聘保姆,体现就业观念的进步,然而我也深知培养一名硕士需付出的高昂成本:且不计昂贵的学费和每月的国家补贴,从报考录取、基础理论培训,到导师培养、项目实操,再到论文答辩,每一个环节都投入不菲,而以所有这些努力去做保姆,未尝不是社会成本与资源浪费。 

  其实硕士们也未必愿以扫地做饭为业,情势所逼不得已罢了,谁让就业形势紧张呢?说真的,诺大的中国真不能让学士硕士们人尽其才、找到合适的工作吗?随便问一个毕业生,你想去什么单位工作?大多数人的回答或许是“国企”。长期以来“国企”都是安全、稳定、待遇好、铁饭碗的代称。但是人人向往的国企却只占我国经济单位的20%,容纳就业人口也仅只占总劳动力的两成。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财神爷公司,你要是没有个“姓毕的姥爷”是很难挤进去的。 

  很多效益好的国企,如能源、交通、银行、电信等垄断企业,它们往往只提供很少量的就业岗位,有的甚至多年没有新招一个员工,即使人员很紧张也不愿增加员工数量。这些企业保持着自己的高利润,却加剧了社会问题的严重程度。国有企业已经不是吸纳就业人口的主体,近年国有企业接纳的就业人口不是增加,而是减少。 

  真正支撑着国民就业主力的、容纳了近八成就业人口的,是全国数以百万计的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它们虽然单个企业规模相对小,却以庞大的数量优势挺起了中国劳动力安置与就业的大梁。过去三十年,一路走来,非公有制经济从零起步,发展到占GDP的65%、占出口的68%强,容纳的就业人口占80%以上,对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民营企业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数,超过800万个。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