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商业电影的“山寨”化

http://www.CRNTT.com   2009-02-04 14:36:51  


中国电影的“山寨”化生存
  中评社北京2月4日讯/《南方周末》2009年004期载文《商业电影的“山寨”化》,文章披露,《色,戒》在大陆挨批的真正症结是:“它的问题不在‘色’,而在‘戒’。‘戒’就是底线,是民族情感。两个镜头有问题,一个是汤唯那句‘快走,快走’,第二个是汤唯被处死时还在那里哭哭啼啼。”全文如下: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每年开两次新闻通气会,多年来的惯例,会给受邀的媒体记者准备一份礼物。大约两三年前起,这份礼物用同一种形式固定下来,而且非常得体:一张充有300元金额的“中国电影一卡通”。所谓“得体”,因为卡里的钱必须贡献给电影票房;如果记者们拿去送人,还可以让更多的人走进电影院。既然政府机关的公关开销是回避不了的现实必然,这样的方式真是聪明又在理。

  2009年初的电影局通气会,记者们收到的“一卡通”里不是300元,而是500元。在公司纷纷裁员、国企高管降薪,全社会似乎都在缩减支出的时候,莫非电影市场反倒格外红火?当然,电影局礼物变厚与电影市场利好之间未必有直接的逻辑关系,但从年末开始,电影院的确火了。

  2008年国内电影票房收入43.41亿元,比2007年增长10亿多,而12月的收入超过了5亿,电影局表述为“井喷式增长”。一位官员透露:“ 电影院出奇地火爆。有上面领导的子女买不到电影票,都反映到我们这儿来了。”“除了中国足球还算正常,一切太不正常”的2008年,的确不大可能成为电影的好年景。太多的非常事件牵动着国人的心绪,看电影、关心电影的闲情实在有限;另一方面,对中国形象格外重要的一年里,电影审查的收紧又是业内公认的现实。这样的情形在奥运会之后得到些许缓解,而随后的全球金融危机,使电影成为相对经济的城市消遣方式,虽然中国的电影票价仍然不便宜。

  审查最严格时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