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两岸经济制度化如何完善

http://www.CRNTT.com   2023-05-21 00:05:36  


 
  台资企业对大陆投资策略发生调整,但两岸贸易仍呈增长态势,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存度不断提升,两岸经济关系日益密切。这主要归因于强大的利益驱动、不可违背的市场规律以及大陆坚定的对台经济政策。

  四、2008—2015年两岸经济合作进入制度化合作阶段

  2008年5月,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两岸关系由紧张动荡走向和平发展,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建立互信,为两岸经济关系发展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2008年两岸两会恢复协商,两岸同意本着“先易后难、求同化异、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尽快推动商签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进程。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6点意见。在这6点意见中,提出了“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主张:“我们期待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经济合作制度化,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为扎实的物质基础,提供更为强大的经济动力。”④同时,台湾当局也放宽对两岸双向投资、金融往来等方面的限制,促进两岸经济合作。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由原来大陆积极主动、台湾消极接受的旧局面,转变为两岸良性互动、友好磋商的新局面⑤,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重要进展。

  1979年两岸经济联系恢复以来,经济合作更多是停留在功能性层面。2008年以前,基本都是大陆方面出台各项对台优惠政策,鼓励两岸贸易,为台商赴大陆投资提供土地、税收等优惠条件,并从法律上保护台商合法权益,从而逐步推进两岸经济合作⑥。2008年5月两岸关系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以后,在两岸民间经济合作继续推进的同时,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2008年5月至2016年4月,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两会签署了23项协议,尤其是2010年6月,两会领导人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促成了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促进了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建设,使两岸首度共同搭建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框架,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初步建立,为推动两岸要素流动无障碍化进程,为两岸经济在更高水平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初步的制度基础⑦。

  可惜的是2014年3月台湾爆发“太阳花风潮”,有利于台湾经济发展和民众福祉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遭遇非理性反对与阻挠,最终没能实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