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高孔廉论两岸分工合作创经贸荣景

http://www.CRNTT.com   2022-07-26 00:16:17  


表二:上市(柜)公司赴大陆累计投资金额与累积汇回金额统计表
 
  第六是美国最近提出“印太经济架构”。特朗普退出TPP,又不愿参加日本主导成立的CPTPP,于是另起炉灶,想要成立印太经济架构(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IPEF),但其内涵并非开放、自由、多边贸易的FTA,而是美国整合主导,内容包括供应链韧性、数位经济、科技标准、出口管制、清洁能源等,而其成员依照四方联盟(QUAD)涵盖印度、澳洲、美国、日本的逻辑,架构初期应该是这四国,而且可能把东协十国纳入,目的明显是美国印太战略针对围堵中国而来,美国“国会议员”提案要加入台湾,官方则未置可否,何况这又涉及敏感的名称及政治问题,其未来发展值得关注。

  三、两岸经贸发展过程

  就两岸经贸发展过程来看,贸易大约始于1980年,而赴陆投资则约始于1990年,三十多年来,两岸相对的“经济产业结构已产生巨大的质变”。早年台湾输出轻工业产品,投资则是互补的局面,台商带去资金、技术、管理、国际市场营运等,在大陆1989年“六四”事件后遭受外商抵制期间,为大陆带去发展产业的机会。但三十年过去,大陆从“经济特区”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成长,平均每年以近10%快速成长,近年才因基础扩大,经济渐渐成熟,改为中速成长。在传统产业方面,产业链完整,技术成熟,并已大量外销,高科技产业等方面亦颇有斩获,部分领域已崭露头角,如5G、无人机、供电动车的电池、网路应用、数位经济等等,两岸产业已由“互补”走向“竞合”。犹忆2010年两岸协商ECFA,依协议成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开会时,我即呼吁两岸农业应由单纯合作走向“分工合作”,否则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两败俱伤。

  即使是市场经济的美国,现在也制定了“美国竞争法”,对半导体、晶片,编列520亿美元补助。这就涉及产业改革的措施,关于一个国家需否产业政策,中国大陆过去是完全的计划经济,是指令性的计划,近年已逐渐放宽为指导性计划,不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改委)仍扮演重要角色,台湾方面过去有“经建会”(“经建会”),现在改为“国家”发展委员会(“国发会”)两者似可扮演沟通平台。

  四、两岸经贸成果

  就两岸经贸成果及重要性来看,两岸贸易,台湾始终处于大量顺差,以过去几年来看,2016年出口1,123亿美元,占总出口40.1%,2021年是1,889亿,占总出口42.3%,“新南向”效果似乎不彰。以近三年对陆贸易顺差来看,分别是738、867、1,047亿美元,去年年增21%,而去年对全球顺差约654亿美元,这样的大陆净需求对台湾经济的成长,贡献巨大。2019年~2021年大陆净需求对台湾经济成长率的贡献比例分别为0.19%、2.67%及1.9%,占成长率的6.2%、79.46%、29.45%。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