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耿春亚语中评:何为香港最大的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18-07-01 00:07:37  


 
         香港最大问题是人才问题 加快流动是关键

  千呼万唤中,香港《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姗姗来迟。据创科署介绍,该计划旨在透过快速处理安排,为合资格科技公司或机构输入海外和内地科技人才来港从事研发工作。记者发现,在此计划中港府除了对科技公司的资质提出要求,更是对人才本身学科和毕业院校排名作出限制。

  对此,耿春亚认为就这个人才政策来说,力度还不够。

  “香港把身份当作筹码是不对的。”他认为香港的人才问题主要在于三点:老化、僵化和行业性保守严重。掌握资源和权力的群体老龄化,也即所谓“既得利益者”既保守又顽固,导致年轻人没有发展的机会,人才没有流动性。耿春亚强调,保持社会活力最核心的方法就是保持人才的流动性。

  “其实新加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无论人才高端低端,都有流动性。香港需要打破僵化、老化、保守的观念,一旦人才流动起来,自然活力就来了。继续死撑下去,香港社会到最后就会是一潭死水。”

  既得利益的保守势力想给自己的子女死撑留下一块生存的空间,到最后这点生活的空间也会被全球化挤压到没有出路。在香港从政府到社会到利益既得者阶层,都认为社会可以靠自己保护性利益得到发展,所以觉得外地人来了就是抢子女的饭碗。

  对此,耿春亚表示:“实际上,到最后你会发现将来的世界,给你干活的人,你都不知道他在哪儿,很多东西通过远端化智慧化都可以实现。以后可能香港连医生都彻底没饭吃,开通远端看病,药可以快递,医生可以约谈,只要买一台机器手术什么都可以做。”

  行业保护到最后真的会给香港造成非常大的伤害。一如装空调、修马桶的‘厌恶性行业’都有严重的行业保护,整个社会哪里还有竞争和吸引人才的氛围呢?”

  “香港永远不缺‘上层人’,只要大陆蓬勃发展,就会有无数的有钱人愿意来香港支撑经济。但经济支撑了,谁又来为你服务?劳动力问题不解决,劳动者们不开心,基层生活困难,压力过重,‘上层人’生活想必也不会很舒服。”耿春亚提到英国人当年的精英意识,某种程度上区别于狭隘的自我意识,而是精英需要对社会负起责任,培养好推动社会经济增长动力自我承担的意识。

  香港需要变得更加谦虚、开放
 
  香港不刺激社会活力,这种明着实施行业保护、骨子里自我坚持优越感的顽固思想不消除,长此以往,基层人就更加没有机会。耿春亚结合目前所谓“香港青年人的问题”说,“其实他们斗争方向错了,坦白说,他们天天和政府斗,觉得中国内地这不好那不好,没有任何意义。年轻人真的要斗,应该与社会行业斗,与寻求个人发展斗;而不是与政治或与政府斗。”

  不过耿春亚遗憾的表示,填鸭式教育让现在香港的年轻人比老年人还要封闭保守。在大学里面问卷调查有多少人用过线上支付,答案让人失望。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增加人才的流动性迫在眉睫。”耿春亚据此提出一个建议:港府可对年轻人设立“走出香港读书”全球奖学金计划。如果申请人拿到世界任何一所合法大学offer,根据当地的消费水准由政府提供奖学金。“如果你去菲律宾读大学,一年给2万人民币奖学金,如果你去欧美读大学,给你5万,其实这个钱很少,平均一个人一年给3万, 一万个学额也才三个亿港币,对香港财政开支九牛一毛,却能增加1万个学额,从而产生巨大的流动性。”

  人才有了流动,对于年轻人发展就有极大好处,特别是对基层年轻人。

  “如果要是回内地的,两三万的奖学金除了交完学费,生活费都够了。也不会把吸引港生回内地读大学搞得跟统战一样。”他又道。

  既然该人才计划已经试运行,耿春亚指出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希望加大开放力度和加强自由度,给予人才提供最大发挥自己的空间和平台。

  “这些人在香港既不偷又不抢,这些公司,只要做到一点,加强着人才引导的方向,完全可以把口子可以放大一些。”他说,“他们进来最差也能消费,也是消费者,把一个自由行变成一个长期消费者也没有什么坏处。”

  至于现在条件方面的审核还是有的诸多限制,比如要求大学排名等。耿春亚摇了摇头,“试点阶段可以这样做,但是将来放开的时候不要搞这些奇怪的限制,可以不批,甚至可以批了再抽查。”

  对于增加来香港工作跟交流的机会,入境处不需要卡死。“大不了可以把他当作菲律宾工人不给身份得了呗。说实话,内地很多人你给他身份,他都不换,所以其实可以更加放开。”对当年向广东开放的政策,耿春亚指那是一个刺激流动性好的方式,只要政策引导好,不要让他们都去走私水货就可以了。针对科技人才,港府更可以做好引导工作,比如多做一些两地产业发展互动,科技企业交流的专案。

  作为科技公司的创办者和CEO,耿春亚告诉记者,深圳公司的同事跟香港的同事工作上合作比较困难,香港的伺服器坏了,需要深圳同事的服务器工程师配合,过来处理还是比较麻烦的。这其实都是对科技产业发展造成的障碍:大家连交流合作都这么麻烦,谈何扩大发展?“建立起人才流动性很重要,可以说不给身份,再说其实没有多少人care身份的问题,有些人可能还更在乎深圳户口。给足人才流动的空间才是最关键。”他强调。

  其实香港跟内地在交流交往之上的心理鸿沟非常大,远远超过了口岸所造成的鸿沟,这需要通过增加人员的互动交流来慢慢填补:比如允许更多的人到香港访问、交流、发展、合作,寻找机会;让更多的人瞭解香港,未来逐步可能再开放一些产业。

  “至于身份问题,只要发放类似于旅游一样的访问签证就可以了。”耿春亚建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