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美台逾矩互动将两岸推向临界点

http://www.CRNTT.com   2018-06-05 00:04:15  


 
  某种程度上说,蔡英文其实已经意识到了如果台湾地区全面倒向美国,将难逃“被交易”的命运。陈菊在访问美国期间公开表示蔡英文也知道“我们有期待,但不能有依赖”。(13)此外,蔡英文将于4月17日至21日首度出访位于非洲的斯威士兰(台湾地区称斯威士兰),原本绿营媒体报道民进党当局有规划在其他非“邦交国”过境停留。(14)但最后确定采取直飞的方式,中途不过境其他国家,(15)显示蔡英文的“过境外交”对抗不了国际政治现实,美国不会任其予取予求。

  值得注意的是,民进党当局的种种作为已经使两岸关系滑向紧张动荡的边缘,特别是随着台美踩踏“一中原则”红线的互动越来越多,台海地区和平稳定被打破的风险也越来越高。

  一是赖清德不断突破蔡英文“维持现状”的承诺。原本两岸及对外政策属于蔡英文的职权范围。但是赖清德从执掌“行政院”之初就公开表态自己是“台独政治工作者”,在“立法院”的答询中,也言必称大陆为“中国”,而不用大陆或中国大陆,甚至直言不讳“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若两岸钥匙是“九二共识”,“这在台湾是找不到的”(16),“就算中国施压,台湾‘主权独立’的事实也不会因为外界有任何改变”(17)。这些公开表态与蔡英文采取的模糊战略截然相反。而面对大陆与美国的贸易战,蔡英文表示“协商是解决贸易冲突的最好方法,盼中美及相关各方能积极进行协商,避免贸易战全面爆发”。(18)赖清德则是称“美中贸易战可让台商分散到其他国家,有分散风险效果”,(19)显然比蔡英文强硬很多。赖清德作为民进党内战斗力第一的“新潮流系”领军人物,又获得了“独”派支持,与蔡英文形成掎角之势。面对赖清德来势汹汹地逼近,蔡英文在两岸政策上不敢轻言突破。

  二是民进党当局严格管控两岸交流,强推全面“去中国化”。2017年以来民进党当局连续出台政策管控两岸交流交往,限缩两岸人员往来。先是“行政院”审查通过“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修正草案,加强对离退职公务员及军籍人员赴大陆的管理并明定罚则。(20)草案中不仅将“参加大陆地区党务、军事、行政或政治性机关、团体在大陆地区所举办,由大陆地区领导人主持之庆典或活动”都被纳入管制,还增加了许可管制期届满后的申报制度,规定原服务机关甚至可以对“必要人员”要求“终身申报”。(21)之后“行政院”又修正了“大陆地区人民进入台湾地区许可办法”,其中“大陆官职、党职人员来台许可,未来将扩大管理对象,从现行规定对‘现任者’有管理,改为将‘曾担任’者也纳管。同时,将缩短来台健检及从事医美入出境许可证有效期,从6个月减为3个月。”(22)

  另一方面,民进党当局还处心积虑地采取各种手段淡化台湾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连结。民进党当局相继取消或限缩了具有中华民族象征的英雄人物的祭典,如“内政部”以祭祀时间与“春祭”相近为由,取消了遥祭黄帝陵仪式;“蒙藏委员会”先是首开先例不再邀请“五院”代表参与公开祭典成吉思汗,最后连“蒙藏委员会”自身也被裁撤(23);“行政院”更是打破54年来“中枢”主祭郑成功祭典的惯例。2017年7月,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公布“十二年国教社会领域课纲草案”,其中将高中历史由必修八学分改为六学分,把“台湾史”的重点放在“原住民族、移民社会及现代国家形塑,讨论‘台澎金马如何成为一体’及‘追求自治与民主的轨迹’”。中国史则是由1.5册的内容减为1册,且由朝代编年史改放在东亚史的脉络、以主题方式呈现,即“以‘中国与东亚的交会’来呈现历代华人和东亚国家的交流互动,不再只教中国朝代史”。(24)这样一来不仅是将台湾史完全从中国历史脱离,进而形塑所谓的“台湾国史”,更是将中国史的架构完全拆解,进行深层次的“去中国化”,彻底解构两岸关系。

  特别是民进党主导修改“公投法”,打破了原本的高门槛禁忌,“公投”成案几率倍增。“独派”加紧推动分裂国家的所谓的“台湾正名公投”,“2020东京奥运台湾正名行动联盟”已经完成第一阶段提案(25)。未来如果所谓的“奥运正名公投”过关并获得民进党当局认可,将会造成重大“台独”事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