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评分析:中国历史科在香港式微谁之过?

http://www.CRNTT.com   2017-01-31 00:03:28  


 
  第三,社会对青少年“责任教育”的缺失。去年立法会宣誓事件,一方面这说明中史教育、国民教育出了问题,教育部门难辞其咎。另一方面,父母、社会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责任教育的欠缺、社会加于个人的强烈竞争意识以及不接受的失败的氛围,都催化了问题的发生。

  所谓不能承担责任,指教育中对权利和义务灌输的不对等。重权利和轻义务,回报社会的意识局限在做义工、缴税款,没有宏观而长远的憧憬和理想,缺少对国家、社会和民族的情怀和担当。所谓不能输,体现在家长不愿意承认子女先天禀赋的不足,认为好成绩、好工作通过努力就可以做到,一旦不行就容易进行人格上的否定。另外,香港社会虽然在生活模式上西化,但仍然有华人社会的高度竞争意识,不愿意接受社会定义出的“失败”。

  如“占中”时涉事者对周边街道商户的生意造成了损失,但并无歉意,反而以“更高利益”为自己行为正名;再如,梁游两人虽然被法院判决丧失议员资格,却不能愿赌服输,拒绝退还相应经费,反而一路要打不能赢的官司。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解局”是复杂的工程,不会一蹴而就,但源头是于教育部门的决心。这有两个观察点:第一,能否对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这样即便“专科专教”不能马上解决,但至少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相应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的吸纳程度;第二,监督学校严格依照要求,保证初中三年不断,每周两节的中国历史课程,若学校不能执行,教育局理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