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高长:两岸经贸发展 市场才是主导力量

http://www.CRNTT.com   2016-10-25 00:08:06  


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东华大学公共行政学系执行长高长
  中评社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 徐梦溪)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东华大学公共行政学系执行长高长22日出席在南开大学举行的两岸经贸关系30周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并发言。高长表示,对未来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持审慎乐观的态度,并强调虽然政治干预一直不断,但市场规律总是占主导力量。

  高长表示,两岸的政治对峙一直存在,我们会担心这样的政治对峙对两岸经贸的正常交流会产生影响。但如果回顾过去30年,我们就会发现,就算在陈水扁执政的八年间,两岸政治呈现对立状态,两岸经贸交流受到到的影响也非常有限。

  高长对30年间两岸经贸交流的发展做了三个方面的梳理。

  第一,从1980年到1990年,两岸政治上保持对立,互相的投资和贸易金额不大,但贸易仍然持续发展;从2000年到2008年间,得益于陈水扁执政后,将李登辉的“戒急用忍”改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台商到大陆的投资和两岸贸易发展非常快。高长强调,“可以看到,市场的力量处于支配地位”。

  他没有忽略政治对两岸经贸的影响,并坦言“政治的干预无法避免,其中存在外部性问题”。

  他指出,台湾方面的外部性问题是指,经贸利益和厂商的利益与“国家”安全是相抵触的。台湾方面正是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政治上就显得保守和谨慎;大陆方面的外部性问题是指,由于经济交流有助于祖国统一,所以大陆在政策上就表现为积极进取。

  “然而,台湾虽然政治上谨慎和保守,但还是必须要尊重市场的力量,做一些政策上的调整”。高长将此形容为“非对抗性的对大陆的经贸政策”。非对抗性就是尊重市场规律。“正是因为这样的政策调整,让两岸经贸交流可以正常化发展”。

  第二,在过去30年间,两岸的贸易和投资的互动也在变化。80年代时,由于台湾方面的管制严格,两岸间的生产要素,包括资金和人才在内的交流几乎难以进行,通常要以货物贸易取代生产要素的交流。因此出现了贸易取代投资的现象。在90年代,因为开放的投资、资金和人才的交流,生产要素的贸易取代了货物的贸易。

  第三,多年来,台湾在大陆投资结构和贸易结构也在改变。高长特别做了一个比较,在80、90年代,台湾和大陆的贸易和商品结构,以及投资产业的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产业类贸易在两岸越来越深化。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