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 
中评论坛: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形势

http://www.CRNTT.com   2016-08-01 00:23:47  


郑振清
 
  郑振清:以三元框架分析两岸关系  扩大对台社会吸纳

  我主要谈三个方面的看法。第一点,现在的两岸关系形势综错复杂,对台工作和涉台研究都需要建立新的三元框架。过去25年来,我们的对台工作和相关问题研究是政治和经济两个视角为重。近年来,新的社会思潮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是社会的力量,可以视为两岸关系的“第三元”。对台湾社会和两岸社会交流的研究应该提高到与政治、经济并重的位阶上。我们过去对台政策,有一个基本思维,就是促进两岸经济融合,以经济促政治。这样的思维是两岸关系史发展的客观需求,有其进步性,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的形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不过,由于形势的发展,这个思维的局限性也显露了出来。就是说,两岸经济联系对台湾民间的影响,毕竟是间接的,我们面对台湾社会结构的变化,有必要从社会层面采取更直接的对台工作。

  第二点,是要扩大对台湾的社会吸纳。这个要回到两岸社会关系上来讨论,过去我们谈到两岸社会关系时常用两个概念:“人员往来”和“台湾民意”。人员往来是统计的角度,“数人头”;所谓“台湾民意”也是比较表面的,变动性很大,一般指某党的支持率多少、认同的偏好多少等,但对台湾社会的结构性变迁,以及台湾社会结构变迁怎么影响两岸社会、经济、政治互动,我们的瞭解却很不够。所以就要突破,怎么突破呢?第一就是,两岸社会交流的内涵应该扩大,除了人员往来之外,文教交流、社团交流、就业创业等方面也应纳入“大社会”交流的范围之中并从政策上加以重视。特别是,吸引台湾青年到大陆就业创业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我们应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促进两岸青年世代的融合发展,并且纳入两岸关系的分析框架中去。

  第三点,要重视克服两岸社会交流中的“异己心态”。民进党执政期间,它的“台独”政治主张和分离主义教育文化政策,都是以两岸的“异己心态”为支撑的。民进党一直强调大陆对台湾来说是“异己”,你是你,我是我。近来,它不敢公开说两岸是“敌对”关系,但敢说两岸是“异己”关系。我们对台湾社会的吸纳,就是要抵消民进党宣导的“异己心态”,促进两岸民间社会的融合。台湾青年在大陆求学毕业之后,包括在台湾高等院校毕业到大陆工作,要经过一个社会适应过程,才有可能建立对大陆的在地认同。比如说,台生到昆山工作,经过社会适应之后他会说:我是台湾人,也是昆山人。但是如果他不能适应好昆山这个城市和社会,他很可能不认同自己也是“昆山人”。因此,我们各方面的政策,怎么帮助台胞顺利适应大陆社会,是克服“异己心态”,建立“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必经之路。过去几年有三个方面政策做的比较好。一是对台生政策比照大陆学生;第二是卡式台胞证,促进台胞登陆的便利化,有利于促进台胞在大陆的社会适应;第三是同等居民待遇,这在上海、福建做得比较好。这些比较好的社会政策,有利于对抗民进党的“异己”心态和分离主义政策,是我们对台工作的新的进展。总的来说,用对台社会吸纳,促进两岸社会民间的融合发展来抵消“台独”分裂势力与政策的负面影响,应该提升到我们对台工作创新的层次上来考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