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李毓峰语中评:北京对台立场不变 更趋善意

http://www.CRNTT.com   2016-03-08 00:17:12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公共事务与公民教育学系助理教授李毓峰授课喜欢跟学生互动式教学。(中评社 林谷隆摄)
 
  中评社问:对于蔡英文520就任后,两岸关系发展的看法?

  李毓峰表示,总体来看,对未来两岸关系是审慎乐观,蔡英文的两岸关系维持现状,特别在北京坚守两岸同属一中的立场,这个协商的过程始终都在持续,特别在116民进党获胜之后。

  李毓峰提到,目前来看,这个磨合是有进步,从习近平在全国人大会议中的谈话来看是产生一些效果,当然未来的挑战是存在,但不需要悲观,双方在相向而行,并非背道而驰,尤其是大陆“外交部长”王毅的“宪法”说”出现,让部分人士认为是一道曙光,这是对接路径,也不是政治定位解释。

  中评社问:王毅的说法对两岸关系发展有何影响?

  李毓峰回答,这一两个月,民进党与北京双方透过媒体、某些场合的讲话,有很多复杂的讯息交流。其中,王毅访美提到“他们的“宪法”,在台湾引发一阵涟漪,特别是有人夸大解读,认为大陆将承认“中华民国宪法”或“中华民国”地位,反而让北京对“宪法”说忌惮,包括张志军都出面澄清,不让台湾部分人士扩大解释。

  李毓峰认为,王毅的“宪法”说是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蔡英文从参选至今,都说要按照“中华民国宪政体制”来处理两岸关系,这个脉络跟路径是清楚的,所以或许民进党还是不接受九二共识,但蔡说尊重九二会谈事实、求同存异的精神,基本上就是保持某种层度的模糊。

  李毓峰强调,王毅的“宪法”说其实就是按照蔡英文的“宪政”说,取得民进党或蔡英文对接的开口,因为“中华民国宪法”,在一般学理界的看法,原本就是一部有一中基因的“宪法”,虽然历经七次的“修宪”,还是保留一中架构。

  李毓峰解释,准确来说,“中华民国宪法”绝对没有界定两岸是“国与国关系”,大法官解释也说“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间订定之协议”并非是“国际书面协定”,如果仔细看“中华民国”争修条文,两岸是两个区域,从法理来看是区际法律。

  李毓峰表示,这次民进党或蔡英文在不承认九二共识之下,“宪法”说或“宪法”路径是两岸可以接近的路径,这是合理,也有前瞻的。何况两岸根本的核心问题是主权、治权及公权力的界定,最终还是要透过“宪法”位阶来处理。王毅“宪法”说是一种进步或突破,但是不能扩大解释为承认“中华民国宪法”或是“中华民国”地位,只能说某种访视大陆考虑“宪法”路径来处理两岸关系,这是值得考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