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戚嘉林:辛亥、台湾、黄埔与全国统一

http://www.CRNTT.com   2015-12-05 00:23:08  


  中评社香港12月5日电(作者 戚嘉林)1911年10月10日,湖北省会武昌新军发动兵变,占领武昌,昭告起义,风潮立即扩散。两个月内,许多省份纷纷起义,各自宣布独立,从而推翻满清,是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深远影响  

  首先,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延续二千余年父子相传的专制王朝,建立共和政府,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其次,清王朝是由我国少数民族满族所建立的王朝。然而,满族仅占中国大陆总人口(1990年)的0.87%,故辛亥革命也结束了我国极少数民族-满族的统治,使政权移转到占全国人口绝对多数的汉人手中(1990年汉人占中国大陆总人口的92.0%)。也就是说,辛亥革命使中国成为多数民族统治的国家,符合现代国家内部由多数民族统治的比例原则,提前解决了我国少数民族统治绝对多数人口的内部民族矛盾,即使中国未来避免了少数民族与多数民族间的激烈权力斗争。第三、辛亥革命使清朝覆亡,也使得持续260余年的中央政府解体,中央威权荡然,群雄并起,中国陷于长期的内乱,甚至形成某些省份及满州、蒙古、西藏等地陷于实质准分离状态。

  台士西望故国,肯定辛亥革命,认为不能免此变乱  

  对于故国发生此一划时代的辛亥革命及其衍生的民族矛盾动乱,门阀冠绝全台引领日据非武装抗日运动的雾峰林家林献堂认为,“彼旧政府(指清廷)始不足以图存,即存亦非民福,…此番祸福相倚,无论中国兴亡皆不能免此一度变乱”,但对辛亥革命引发的民族矛盾则深以忧,“惟虑民气方张,国基未固,藏人首谋独立,满、蒙诸侯,必有继而起者,以鞭长莫及之势,迫狡焉思启之雄,枝叶既披,危及根本,朽索不驭,瓦解将成,则后有圣智,恐难为力已”“故国至今未定,比闻河西陇坻皆有异议,党人内讧之声腾于中外,此真负荷之深忧也”。对民国前途,林献堂“海天万里,时闻好音,则虽身坠泥犁(胡语音译、译地狱),犹当西望轩眉,以成一笑”

  民国肇建、五族一家、止痛疗伤  

  面对辛亥革命所衍生的内部民族矛盾,当时最迫切的就是止痛疗伤,为弥补满汉裂痕及其他民族矛盾。孙中山先生立即修正其政治主张,提出一系列民族融和论述,在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大总统孙文宣言书>中他宣示“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2月28日<临时大总统布告国民消融意见蠲除畛域文>续声言“中华民国之建设,专为拥护亿兆国民之自由权利,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相与和衷共济,…,而今而后,务当消融意见,蠲除畛域,以营私为无利,以公益为当谋,增祖国之荣光,造国民之幸福”。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更具体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