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一带一路”区域新合作的构建

http://www.CRNTT.com   2015-10-21 07:23:01  


 
  借助“一带一路”深化中欧合作

  文章提出,“一带一路”不仅要适应亚洲发展的多样性,其地缘延伸和合作模式的选择,还应超越区域范围且更具开放性。将东南亚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方向,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自由化和深度一体化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并不意味着放弃与其他沿线国家进一步深化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不排除将“一带一路”议题也纳入到中欧、中非合作框架的可能性。将欧洲作为海陆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将非洲作为海陆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本身就是“一带一路”战略开放、多元特征的体现。

  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上两大重要的经济体,二者合计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3;中欧经贸关系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经贸关系之一。欧盟已然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市场;中国则是欧盟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另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13年底,欧盟对中国累计投资超过900亿美元,是中国第四大实际投资来源地;中国对欧盟累计直接投资超350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7.0%。双向贸易和投资成为促进中欧各自经济发展和创新的主要动力。目前,中欧双方正在商签双边投资协定,也在探讨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旨在为中欧经贸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中欧贸易和投资的可持续增长提供制度性保障。以此为基础,未来中欧双方完全可以把构建“一带一路”与中欧合作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与欧盟一体化战略、“欧洲2020战略”的对接效应。

  加强融资合作保障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文章认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基本前提,而融资合作则是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必由之路。亚洲开发银行、双边优惠贷款或援助等单一的融资渠道和有限的融资额度,很难满足亚洲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的要求。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亚洲在能源、电信与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需求将达到8万亿美元,年均7500亿美元。基于区域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亚洲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融资约束,决定了推进融资合作将是亚洲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必由之路。同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互联互通,也离不开广泛的区域协调、稳定的区域金融市场和有效的融资措施以及公私部门的密切合作。

  欧盟和北美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的经验表明,仅靠公共部门不足以弥补跨境基础设施的资金缺口。中国有必要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为平台,以提高区域经济联通的全面性和超越地理局限性为目标,通过拓展基础设施融资渠道、加强区域财政金融合作、降低贸易壁垒、推进货币互换和本币结算、促进人文交往等措施,在优先解决本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瓶颈问题的同时,抓住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新格局。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