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在经济形态转换中避免系统性风险

http://www.CRNTT.com   2015-01-10 09:00:44  


  中评社北京1月10日讯/关于新常态(New Normal),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三句话:认识新常态、顺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可见,摆正认识是中国经济迈向新常态的第一步。迄今,各界对于新常态的热议颇多,但多集中在新常态的特征或内容上,例如经济增速新常态、经济驱动力新常态、经济结构新常态、经济环境新常态等等,但新常态却还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概念,这对于摆正对新常态的认识是非常不利的。

  中国证券报发表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宇嘉文章表示,新常态是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后的稳态,即真正实现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的转变。由于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驱动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获得,若迅速清退旧常态,可能会导致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大规模失业的出现,以及对社会稳定的冲击。以“去产能”为例,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言,“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今后政策要对症下药,防止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因此,向新常态迈进,首先要做好“辞旧迎新”的平衡。也就是说,旧产能退去须以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和大面积失业为前提。在此框架下,通过旧常态退出的倒逼效应,叠加“五位一体”改革的正面推动效应,突破生产关系束缚,实现向新常态的渐进过渡。

  接着,在向新常态过渡过程中,还需厘清GDP“底线思维”和新常态的关系。为确保旧式产能的有序退出,当经济增速滑出底线时,需要一定的“稳增长”政策来托底。但“稳增长”政策是短期反危机政策,原则是“托而不举”、见效就收。目前,各地普遍有一种试图将2008年以来反危机政策的常态化的心理,这是十分危险的倾向。很多人将“稳增长”政策与新常态挂钩,夸大了从7.0%到6.5%的下滑的恶性影响,把新常态当作危机形势来看待。

  文章认为,现在迫切需要走出认识误区,深刻认识向新常态过渡的必然性、规律性。在很多人看来,中央政府不再放水、不再大搞项目工程、控制地方举债投资,从而实现经济增速换挡,这就是新常态,这事实上还是政府主导经济的思维在作祟。事实上,纵观各国发展历程,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人口、资源和产业的积聚效应,第三产业将取代第二产业而占主导,分工越来越细化,附加值越来越高,单位生产的就业和福利效率越来越高,经济增速自然而然会降下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对中国来说,过去35年年均接近10%的高速增长是一种“旧常态”,后发优势、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参与国家分工和合作,特别是人口、资金、环境、资源红利等,集中浓缩在过去35年,促成了中国的高速增长,这一“旧常态”具有必然性、规律性。但到了现在,由于总量基数太大、人口资源环境倒逼、刺激政策弹性下降、国际环境日益严峻,后工业化叠加低速城市化,高速增长下一个台阶也是必然的。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