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李骁:户籍改革事关中国现代转型

http://www.CRNTT.com   2014-12-12 10:57:24  


 
  3.2必须与土地制度改革联动

  户籍制度改革必须与土地制度改革联动,唯有让人口及土地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新型城镇化才有自生长的空间,才可能交由市场来变魔法,创造新的经济奇迹。土地制度改革短期目标是提高被征地农民的土地增值收益,让其公平分享溢价。长期目标应该是:构建一个以“价格机制配置”土地的市场,政府退出征地过程,实现建设用地供给的市场化,实现农村与城市土地同权同价。对农村土地确权赋能,允许自由流转,不仅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民的重要财产宅基地也应允许入市流转,而农村土地整治的土地增值收益也应大部分返还农村。只有农民的重要资产——土地权利得已保障,可获得增值收益,才有底气、愿意进入城镇工作生活。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确立了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改革方向,但相关配套制度、法规等出台及施行尚需时日,不过改革前景十分乐观。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要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预期和选择。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布局、功能互补,搞好基本公共服务,还要维护好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唯有,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才能完成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高效配置。以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等要素自由流动为基本特征的市场驱动的城市化才是本色上演的市场经济,才可能将新型城镇化带向正途。

  3.3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户改的终极归皈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应取消户籍制度对农民的身份歧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转移人口在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医疗服务、住房保障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进“城镇化”首先应是一场权利运动。户籍制度改革不是简单地改写户口本,而要确保农民转户进城后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保障一步到位。户籍制度改革应追求公平正义,消除农民的身份歧视,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

  中国“伪城镇化”的现象,表面上看是受城乡二元户籍体制的限制,实际则是无人愿意承担巨额农民市民化转换的成本,地方政府必须摈弃GDP至上思维,回归公务服务本位,将户籍制度改革纳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整体战略之中,否则户籍制度改革有可能只停留在表面层次。只有解除公民权利的不平等及区域权利的不平等制度,给予人自由和平等,让市场决定资源分配,城镇化才有基础。没有公民的权利的平等及相应的制度保障,就没有新型城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本质上就是一场平权运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必须追求公平正义,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户改的终极归皈!新型城镇化的真谛是人的无差别发展,这也是户籍制度改革需要关注的最本质、最核心、最关键的东西。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将会有大批农民成为城镇居民,从而释放较大住房需求。一言以蔽之,户籍制度改革将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而城镇化将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提供更长远动力。户籍制度改革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人口的流向,因而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楼市的发展。一二线城市由于经济活跃,就业机会多、公共资源集中,要想在短期内改变人口集中涌入一二线城市还是很难的,户籍制度改革很难一蹴而就,甚至可能不彻底,因此,这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标杆地位在短期内还很难撼动。而三四线的中小城市则完全不同,特别是一些缺乏产业支撑或遭遇“资源诅咒”且人口净流出的城市,即便全面放宽户籍政策,楼市也难言有实际性的提振效果。那些本就依靠外出务工者回乡置业的三四线城市楼市反而可能面临更大的分化,这类城市房地产市场面临大量购买力流失的风险。

  总体而言,户籍制度改革,中长期内将对中小城市市场起到支撑,户籍改革一定程度上凸显去行政重市场的调控思路改变,最大限度降低短期对市场波动影响。对于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激活较为有利,但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讲,由于落户政策较严格,本身房价较高等原因,市场需求不一定因为本次调整有太明显的表现。

   居住和迁徙,是人的两项基本权利。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未来住房保障将被放在重要位置,“市场+保障”的双轨机制有望确立。考虑到我国将大力城镇化及人民收入提高有较大的改善需求,房地产业虽然可能已经告别黄金时代,但白银时代的机会依然值得期待——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系统性机会或已经不存在,更多地表现为结构性机会,主要体现在新增城镇人口,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带来的消费升级上。

  未来新增城镇人口将带动较大的住房需求,住宅领域仍有充裕的发展空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改善型需求将成为主流,精品住宅和个性化的产品将获得市场认同;城市群中的枢纽城市及发展潜力大的卫星城市的商业地产尚有巨大发展潜力与空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