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经济:用什么思路应对经济减速换挡

http://www.CRNTT.com   2014-02-28 09:12:52  


 
  2、经济要实现真正换挡升级就必须坚持增量改革道路

  在潜在增长趋缓,动力机制转换的经济换挡期,应该保持怎样的经济速度,实行怎样的发展战略?一种观点认为,应当牺牲现有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为未来经济增长铺平道路;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长期的高增长使经济主体产生了强烈的速度依赖,一旦增速放缓就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应继续刺激经济,使经济尽快摆脱泥沼,再在将来通过改革解决矛盾和问题。

  这两种观点都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当前经济的某一方面问题。然而,更为可行的道路是,在经济趋缓是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常态的前提下,在保证与潜在增长率基本相符的增长水平基础上,应着力于动力机制的转换,进行结构性改革。李克强明确指出,发展要紧紧依靠改革。

  经济发展要避免大起大落,坚持渐进式推进,深化改革的同时稳增长、保就业、控通胀。他尤其强调,要注重利用增量带动理顺利益关系。不难理解,增量带动的作用就如同管理学中的“鲇鱼效应”,为既有的存量引入活水,搅动整个湖面,使整个经济活动起来。增量带动存量,旧的运行机制受到冲击,系统逐步升级优化。

  3、经济换挡期的战略重点是构建扩大经济长效运行机制

  经济换挡期的战略重点是构建和不断扩大经济的长效运行机制。战略实施的策略是增量带动,理顺关系。因此,以下几个关系的理顺尤为关键。

  (1)从投资、进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进出口协调拉动。

  具体来说是在继续重视投资拉动和外向型经济的前提下,逐步培育消费市场,特别是国内的消费市场。此处有一个问题值得强调,即投资对经济拉动的作用从长期来看依然具有积极意义。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还是民生投入、公共产品的供给,投资都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不应为了强调消费引擎的升级而对投资拉动的历史贡献和未来影响进行曲解。

  而对于消费拉动本身而言,关键在于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尤其是工资性收入。这并不是在短期内能迅速实现的,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已经将这一指标列入发展要求之中,只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这一目标的实现还是能够对消费引擎的拉动作用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不过,我们仍要注意,人均收入的增长并不一定带来消费的大幅升级,收入结构的调整与改革才是问题的关键,收入差距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2)供给管理要坚持改革引领,以改革激活要素潜力,以深层次的改革催生新的红利,促进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

  改革是最大动力,也是最大红利。改革不仅是全要素生产率本身,也是促进劳动、资本、土地、管理等其他生产要素的催化剂。中国的劳动力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危机冲击又引发结构性失业风险,但是通过改革促进产业结构和技术的进步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进一步疏通劳动力流通渠道会润滑劳动力市场。

  从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的转换是未来的关键。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市场起决定作用,资本的活力就会被激发。改革还是制度创新,让政府做自己真正擅长的事情,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调整经济结构,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为经济发展铺平道路。

  (3)理顺产能过剩、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关系。

  产能过剩是供给与需求的错配,既可能是产能的全面过剩,也可能是产能的结构性过剩。在危机后的中国,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前者反映出各级政府强烈的投资冲动,后者反映出对旧有产业结构的路径依赖和产业升级的能力匮乏。化解产能过剩,一方面要疏导生产要素的盲动,另一方面更要疏导产能扩张的冲动。

  产业结构的升级,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重点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资本准入问题,提供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加快推动产业的内生性升级换代。政府为幼稚产业和先导产业的培育提供条件,市场为技术创新提供土壤。这些关系一旦进一步理顺,产业结构就会呈现出更为完整绵延的雁形迭代。

  (4)新型城镇化战略要坚持与新型工业化、农业安全、公共产品供给和市民主体地位建设相结合。

  新型城镇化战略必须要与新型工业化建设相结合,城市的发展是工业文明的象征,没有产业的集聚和高度的工业化,城市发展很难形成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新型城镇化需要极其重视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城乡结构本身就是极其重大的命题,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依赖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提升,同时又给农业安全带来新的挑战。新型城镇化战略十分重要的一环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市民保障措施的完善,没有这些支撑,市民作为城市的主体就面临脆弱的生态环境。

  (5)金融系统作为经济的核心与枢纽,市场化改革和风险监管至关重要。

  金融系统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无疑处于核心地位。中国的金融发展恰逢市场化改革和后危机风险监管的关键时期,诸多发展目标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既要坚持金融系统的市场化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相协调,又要保证经济换挡期的金融风险有效化解与缓释,操作难度十分巨大。地方债务风险尽管可控,但与产能过剩、银行安全等问题相互交织,房地产风险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此外,全球货币政策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难料。金融风险无疑使当前经济发展的一大关键问题。

  (6)资源环境硬约束已经形成,成为必须马上处理的燃眉之急。

  尽管资源环境的约束问题一直存在,但在过去的30多年间尚未形成事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稳定、国际关注的全方位硬约束问题。时至今日,天花板已经触顶,破题刻不容缓。但综合治理的难度很高,成本很大,对经济挖潜的制约也显而易见。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解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