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马英九出访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http://www.CRNTT.com   2013-08-12 08:45:01  


 
  其二是马英九好不容易才争取到此行去、回程均可在美国过境,尤其是可以在纽约逗留三天两夜的安排。倘若放弃,可能“过了这村就没有下一店”,今后再次提出同一高规格的过境待遇要求时,倘若遭逢较大的形势变化,就未必能如愿以偿,因而必须抓紧目前较为有利于自己的时间点。

  实际上,前一个问题,马英九就任“总统”后,执行“外交休兵”政策,与陈水扁的“烽火外交”彻底决裂,因而北京也就乐于给予回报。除了是主动协调,让世界卫生组织邀请台湾“卫生署长”以适当的名义,及以“观察员”的身份出席世界卫生大会,以及其他的一些国际活动,并将代表台湾领导人出席“APEC”峰会的经济领域部长级官员,提升至前任“副总统”的位阶之外,面对中南美洲一些国家(据传有五个之多)希望能与中国建交,也婉言拒绝,只是与之谈生意而不谈建交,使得马英九一直能够保持二十三个“邦交国”,没有丢失一个,也没有增加一个。这与陈水扁八年间,一连丢失九个“邦交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马英九在不彰的政事中,可以拿得出手见人的政绩之一。

  因此,尽管北京仍然无意挖台湾的“外交墙脚”,但在北京已经很明显地对在两岸经济领域协商中,只顾要“让利”而不愿作出回报,更是拒绝进行两岸政治对话的马英九,表露出不满并似乎是已失去耐心的情况下,马英九仍是对这些已经动摇的小国“老神在在”,连总统就职礼也不去祝贺一下,就难免会有怨言,即使北京不出动“大铁铲”来“挖脚墙”,这些小国无法在两岸竞相以援金来“争买邦交”之中获利,那就只能是从实质经贸中来寻求收益;而从实务情况看,当然是中国大陆广袤的市场,比表面上的“台湾邦交”对其的吸引力更大更具诱惑力,因而必然会加紧与中国大陆的联系,逐渐远离台湾。台湾即使是没有将之丢失,但也是若即若离,“警报”频拉。这对民意支持度已陷落低谷的马英九来说,就是黄台之瓜,何堪再摘。对此,马英九不能不防。而籍着“贺谊专案”与这些国家拉拉关系,进行安抚,就是很有必要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