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台湾曾经的媒体与文艺管制

http://www.CRNTT.com   2013-01-08 12:18:10  


台湾曾经的媒体与文艺管制
  中评社北京1月8日讯/腾讯文化观察日前登载专题文章《台湾曾经的媒体与文艺管制》,文章说,今天许多人对台湾的言论自由予以肯定,或表示出艶羡。但台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过对媒体和文艺“无微不至”的管制,但靠管制筑成的钳制言路的大堤,最终被历史大潮冲垮。(十年砍柴语) 

  在台湾五、六十年代政治肃杀的时期,动辄得咎,播音员、稿件编撰和电台负责人如履薄冰,每个人脑中都有一个小的警备司令部,生怕出事。文学大家王鼎钧先生在他的回忆录中,对蒋介石统治台湾期间,当局对媒体与文艺的管制做了一番饶有趣味的回忆。

每个媒体从业者脑中有个“小警总” 
 
  文学大家王鼎钧先生,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他在1925年出生于山东兰陵一个耕读世家。抗战时期进入鲁籍名将李仙洲创办的专门收容山东流亡学生的国立二十二中,这所学校从安徽阜阳一路迁到陕西汉中。王先生在这所学校完成了初中教育,尔后参军成为一名宪兵,1949年5月在上海随败退的大军逃到台湾。从此他笔耕为生,仅仅初中学历的他在文学江湖中博得声名。1950年他进入由国民党中央直接管理的“中国广播公司”,由资料员成长为广播稿件编撰者。

  鼎公在其“回忆录四部曲”之四《文学江湖》中,用大段文字讲述了他亲历的国民党对新闻和文艺的管制,至今读来,亦很有趣味。

  当时的广播是传播力最强的第一媒体,特别是国民党退居台湾后,广播对本岛和大陆的传播效能远远超过报纸,因此中广由国民党“文宣总管”张道藩兼任董事长。广播播音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在台湾五、六十年代政治肃杀的时期,动辄得咎,播音员、稿件编撰和电台负责人如履薄冰,每个人脑中都有一个小“警总”(台湾警备司令部,在所谓的“戡乱时期”是台湾最具权力的暴力机构),生怕出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