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把握投资的“质”与“度”才有稳增长

http://www.CRNTT.com   2012-08-07 08:43:23  


 
  文章认为,地方版“4万亿”显然缺乏合理的微观经济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出口和投资的快速增长。出口的高速增长催生了制造业的不断升级,并透过产业本地化进程推动了重工业化过程,同时加速了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进程又反过来推进了工业化的进程。出口、工业化和城市化三者的相互配合就形成了一个完整链条,这个链条的顺利运转带动了投资增长,同时也消化了投资引致的产能增长。这是中国投资能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基本逻辑。但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之后,这一链条出现了问题。世界经济整体下滑导致出口锐减,人力成本、土地成本、资源成本的快速上升,迅速挤压了出口企业的利润,致使企业自主投资动力严重不足,产业升级和工业化进程速度明显减缓。没了合理回报,投资需求又在哪里?

  由于企业自主投资需求严重不足,投资方向就只好转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也逐渐由企业转向政府,资金来源就只能寄希望于地方政府负债和融资平台。审计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从1997年至2010年,地方政府债务上升了40倍,平均不足3年时间即翻一倍。这还不包括铁道部、高速路公司、国家电网、国家开发银行等具有相当政府功能的企业背负的“或然负债”。据社科院的金融蓝皮书测算,2011年至2013年地方债务将进入偿债高峰期,今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偿债率将超过20%警戒线达到26.6%,到2014年才能回落到警戒线。在“管住增量、消化存量”化解债务危机措施还远未见效的情况下,各地再次推出巨量投资计划,弄不好会成为压垮地方政府这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相关统计,2009年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造成了20多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钢铁、水泥、多晶硅等行业尤为严重。在世界经济形势仍不明朗的情形下,这意味着目前这一轮周期释放的过剩产能难以被快速消化,中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可能都将处于去库存、去杠杆化的阶段。若启动地方版“4万亿”投资计划,不可避免会带来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隐患。如此,最终付出的代价不仅是过剩产能更难以被清洗,而且会进一步透支未来几年的投资需求。

  文章指出,说到底,当下的“稳增长”,绕不过“稳投资”,关键是在一个“稳”字。而关注投资的“质”和注意控制投资的“度”是眼下最为紧要之事。不管是中央版,还是地方版,目前的投资必须把握按需、量力而行、要有利于经济结构转型、有利于促进民生四大原则。

  “稳增长”到底靠什么?或可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中国经济现在就好比患了感冒,对付的方法有施展魔法把病赶走、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服用中药调理,或者去医院打点滴。施展魔法就好比出口,愿望好但不太现实;大手笔投资就好比打点滴,病痛短期易除,但长期来看可能后患无穷;锻炼身体就好比消费,是长期根本之策但短期难以见效;服用中药就好比“稳投资”,适度而且有希望。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