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今日中国须力戒“专业问题政治化”

http://www.CRNTT.com   2012-07-14 09:20:07  


 
权利型公民vs计划型政府 

  因此,高度市场化导致在医疗、教育、住房等这些本应由政府提供部分公共产品的领域里,政府角色缺位,民怨沸腾;而与此同时,政府高度介入经济虽为东亚经济早期特征,但政府角色的越位已显现出其越来越严重的后果。

  几年前,当美欧政府都拯救经济时,中国一位官员表示,这证明中国制度的优越性。这是对中国市场经济下政府与市场角色的极大误解。美欧经济形态是成熟的市场经济,而中国则是脱胎于计划经济的市场经济“怪胎”,两者不可同日而语;美欧的凯恩斯主义或社会市场经济,与中国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也完全不可相比。

  与此同时,当市场经济导致公民权利诉求必然上升时,中国的政府角色却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全盘控制模式。因此,今天中国面临的问题是“权利型公民vs计划型政府”。当然,这里的政府全盘控制不是指对经济运行的控制,而是对社会运行的控制。

  当权利型公民不断涌现时,中国实际上早已存在一个由权利型公民组成的公民社会。只不过,这一社会很难量化,因而计划型的政府也就宁可视而不见。政府一方面对公民社会视而不见,另一方面则对自身角色不愿转型,因而每当社会矛盾出现时,政府抱着陈旧的官民观念,就宁可冲到第一线维稳,因而很快就与民众短兵相接。岂不知,今天中国社会的许多矛盾表面上似乎对着政府,实际上却对着一大堆无解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载体往往是社会本身,而不是政府。

倡导“政治问题专业化”

  如果中国有一个健康发展的公民社会,那么这些问题很快就能通过社会层面得以博弈和舒缓;届时,政府大可不必直接出面,而尽可在一定时候充当“和事佬”的调停角色。但今天的中国各级政府则似乎不明这一道理,因而事事愿意冲在前头,美其名曰为“维稳”,既把自己搞得很累,又毒化了官民关系,最后却一个问题都没有解决。

  今天中国的许多问题,原本都是专业层面可以解决的;但由于没有人在认认真真地研究专业问题,因而专业问题就被迅速政治化了。政府担心失控而将原本可以在社会层面缓解的矛盾政治化,既维稳又收紧舆论,最后则是导致日益恶化的死循环;而自由派人士则将本来可以专业解决的中国转型期问题,无限上纲至与现有执政党的对抗,由此导致执政阶层的更为敏感和激烈的反弹。

  这就是笔者提出的观点,今天的中国,需要倡导“政治问题专业化”,而要防止“专业问题政治化”。今天中国,无论是左右两派,抑或是其他关心时政的人们,往往在对中国问题的本源还没有研究清楚时就已先下了结论。于是,各种表面似是而非,但却都对本质不甚了了的结论,就这样开始了短兵相接。也许若干年后回头看,今天的许多东西都搞错了。

  作者为德国图宾根大学博士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