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穆巴拉克“死不逢时” | |
http://www.CRNTT.com 2012-06-20 09:51:55 |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段历史而言,最难的不是凝聚仇恨,揭露和清算罪恶,而是在彻底揭露、清算后展现包容性,在包容和反省的基础上达成新的社会共识。原本穆巴拉克的庭审,为埃及提供了这一大好契机:以法律之严肃明断其罪,以社会之宽容给予其更人道的待遇和相对更好的归宿,可帮助埃及各阶层尽快翻过“穆巴拉克时代”这一页,迅速走上民主、和平、互信、发展的正轨。 穆巴拉克此时之“死”,让上述一切都成为永不可能实现的假设,从这点上讲,他的“早死”,对埃及,对埃及人而言,也未必是“死的逢时”。然而实现这从“司法之严肃”到“社会之宽容”之“共识循环”的前提,是埃及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摒弃“穆巴拉克时代”的思维定式,用“新时代”的模板思考和解决问题、矛盾。但事实证明,这一点远未做到。 就在穆巴拉克“死讯”传出之际,两名总统候选人(其中一名是穆巴拉克时代的空军司令,另一名则是前“非法组织”的代表)仍各自宣称自己是获得52%选票的胜利者,对方是“窃贼”;由兄弟会和其它宗教保守派把持的国会正不断动作,试图逼迫军方让出更多权力,并力争将所有穆巴拉克时代的政治人物打入“政治死牢”;带有浓厚旧时代色彩的军方则一方面宣称自己有“最终立法权”;充斥着穆巴拉克时代人物的埃及行政议会正试图将兄弟会所属“自由与正义党”等政党,乃至刚选出没多久的两个议会,统统打成“非法组织”。 整个埃及政治生活的逻辑,仍沉浸在“广场时代”,曾被寄予厚望的民主进程在近期一系列事件发生后,已越来越明显地露出弱不禁风的一面,而埃及社会则同样死陷“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传统逻辑,社会共识难以凝聚,“后穆巴拉克时代”何尝真的“活了”?从这个意义上讲,穆巴拉克是“该死的(政治遗产和逻辑)未死,不该死的(躯壳)却死了”,说他“死不逢时”,实在是恰如其分。 穆巴拉克的悲剧提醒每一个处于类似转型期的社会:不要等到不得不抉择时才作抉择,否则对任何人、任何阶层和势力而言,都可能是更大的悲剧。(2012年06月20日07:32来源:齐鲁网)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