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古巴改革的初春

http://www.CRNTT.com   2012-04-05 10:55:44  


梵蒂冈与古巴政府日渐“暧昧”的关系,是传统与现实利益相互选择的结果
  中评社北京4月5日讯/罗马天主教皇本笃十六世3月26日至29日对古巴进行了为期3天的访问,令人们重新关注起这个如今在国际舞台上似乎已经不再那么重要的加勒比海岛国。经济观察网今日登载媒体人刘波的评论文章“古巴改革的初春”,文章表示,古巴的国内改革已在缓慢却有序地推进之际,外界希望(本次访问)对其变革发挥一定的助推作用。不论如何,古巴顺应历史形势加入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竞赛”,对该国和世界都是一个好消息:

  3月26日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对古巴的访问,让人们重新关注这个如今在国际舞台上已不那么重要的加勒比海岛国正在悄悄发生的变化。本次访问的轰动性也许不能和1998年教皇保罗二世的访问相比,但舆论普遍认为,这表明在古巴的国内改革已在缓慢却有序地推进之际,外界希望对其变革发挥一定的助推作用。
 
  古巴传统上即属于天主教文化圈,虽然在革命之后奉行无神论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但和宗教的切割不是那么明显,尤其是近年来不断放松这方面的限制。本次访问中,宗教领袖与革命领袖的交谈也颇为融洽,还举行了一场大型公共弥撒。教皇敦促古巴向更为开放的社会转型,但这种外部推力终究只能算是一种催化剂,转变的关键还取决于古巴内部已经产生的变革因子能不能继续增强。
 
  从2006年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因健康原因而退出政治前台以来,继任者、他的弟弟劳尔.卡斯特罗被广泛视为一个更为务实的领导人,逐步采取了一些改革举措。从最初的一些微型改革,如2008年允许民众购买和使用手机,到2011年4月召开古巴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推出较全面的改革方案,古巴改革可以说是春意渐浓。古共六大宣布要“更新古巴的经济模式”,批准300多项经济改革措施,涉及国有企业改革、福利制度改革、农业改革等许多方面,在中国媒体上被解读为古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虽然改革现在还局限于经济领域,但总归是迈出了重要步伐。
 
  从根本上讲,这些改革是古共针对执政挑战和危机的一种应对。上世纪古共建政以来,不仅复制苏联经济模式,而且在很多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禁止土地、房屋等财产的自由买卖,国有经济一统天下。“冷战”期间借助苏联的经济援助还能风光一时,但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突变后就渐入困境。古巴领导人当时也试图以变革应对困难,在严格的经济控制上打开了一些缺口,但缺乏系统的改革,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
 
  僵化的指令性经济体制,加上外部美国禁运等因素的影响,古巴经济近年来一直步履蹒跚。虽然在旅游和采矿等方面有一些积极进展,但整体经济乏力,据统计,工业产量目前尚未恢复到1989年之前的水平,粮食和消费品短缺严重影响民众生活。本世纪初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打起“社会主义”旗帜与古巴结盟,其用石油收入给予的帮助曾为古巴暂时纾困,但这种外援毕竟不可以长久依恃。在拉美邻国经济发展均蒸蒸日上的形势下,古巴仍然抱残守缺,不思变革,不仅会像当年的东欧各国那样,其民众心态会更加失衡,而且其政治经济体制的合理性本身也会遭遇根本质疑。古巴目前实行的改革比较顺应民意,取得了较大的民众支持。
 
  古巴改革的另一个利好因素是比较和平的外部环境。“冷战”的结束虽然对古巴的冲击巨大,但一个正面影响是美国不再担心古巴成为苏联在其南面构筑的武装堡垒,从而不再视古巴为安全威胁,也不试图对其进行激烈的“政权更迭”。尤其是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宣布要和古巴“重新开始”,双方舌战也大为缓和。美古贸易额提升,美国实施的禁运在遭遇国际、尤其是拉美国家的普遍抵制之下,也在逐步缓解。这将使古巴政府越来越难以以外部威胁为理由拒绝推进改革。
 
  目前古巴官方对改革的表述是“不要仓促行事,也不要止步不前”。目前的改革已经涉及一些国有部门员工的裁减,以及一些政治上的变化,可以预料,像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随着其推进,来自利益受损者及官僚的阻力会加大。但古巴领导人也许应听取中国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20年前所说的话,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
 
  好的方面是,古巴一直处在社会主义阵营的边缘地带,现在已经孤悬于西半球,没有中心地带的那种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和积重难返的阻力,也没有什么“面子”问题。其社会平等水平较高,一些基本福利尚属完备,没有出现少数家族吞噬全国财富、横暴虐民的局面,故而也有更大可能避免“阿拉伯之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暴力和流血。而且“船小好调头”,真正变化起来,是否能像越南改革那样,起步较晚速度却更快,也未可知。不论如何,古巴顺应历史形势加入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竞赛”,对该国和世界都是一个好消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