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震后一年:日本的变与不变

http://www.CRNTT.com   2012-03-12 09:12:46  


 
处之泰然表现依然“不变”

  三一一大地震当时,日本人确实表现得处之泰然,就是一如既往,没有呼天抢地,也没有就地招魂,还是井然有序照常生活。这是日本人“不变”之处。

  有人因此分析:这就是“地震列岛”创造的文明。也有人说,这是日本人的“生死观”使然。更有人说,这就是“日本人不败”的原因。

  近年,日本有一名走红的男高音秋川雅史,他几乎是一曲走天涯,天天就演唱同一首翻译歌曲《化作千风》。他所以一炮而红,而且人气历久不衰,原因就在那动人的歌词,唱出了当下日本人面对死亡时豁达的心声:“不要在我墓前哭泣,我并没有睡在那儿,而是化作千风……”但是,只化作“千风 ”又能解决什么问题,改变什么现状呢?有人建议他,应该改唱别一首歌了。

  日本人确实外表豁达,政府也不断宣传应发扬“绊”(kizuna,即“纽带”)的情感。但三一一天灾人祸带来的打击确是太大了,在日本社会深层变化确实已开始胎动。NHK电视台的调查发现,灾民之间,通过相互照顾、相互慰藉、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情感是增强了,但有38%灾民同时表示,他们发现灾民与一般民众之间的感情联系却变得更加薄弱了。这跟灾区的重建遥遥无期,数以万计灾民离乡背井后,32万人依然无家可归,被抛弃在收容所的现状是分不开的。

社会深层“变化”在胎动

  近期一些调查报告,不仅证实了政府的无能,也暴露了一般人的冷酷无情,这就是灾民不再逆来顺受的原因。《读卖新闻》2月25、26日所作调查显示,72%的日本民众认为,地震海啸冲击的东北灾区的重建工作进展缓慢,这使重灾区的东北地区居民尤其不满。提到核电厂事故,东北地区更有91%民众认为,这是“政府处理不当所致”。

  日本政府在世界主要国家的传媒上刊登了宣扬日本人重视“绊”(纽带)的广告。但国内有很多事例却表明,现实与宣传是背道而驰的。比如,日本国内的救灾、筹款等活动,就没有外国人想象的热烈。也许是国情不同,而他们又更习惯于仰赖政府,而非民间的互助,这是日本的惯例。其次是,日本国内没有出现捐款巨户,这也是筹款活动不热烈原因之一。至今,最慷慨、最大方的捐款者,就不是正统的日本人,而是祖籍中国、移民韩国、再入籍日本的金融事业家孙正义。大地震之后,孙正义就宣布他个人即刻捐款100 亿日元,以后每年加捐1亿日元,直到他退休为止。这个自称是孙武后代的富豪,他在日本的表现确实令人刮目相看。

  日本人无疑是刻苦耐劳而又坚强的民族,周而复始的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不仅没有使他们退却,还把他们塑造成不畏艰难的民族。但是,三一一地震却让他们感受到了不同的体验。

  一是超级地震,结合超级海啸,再加上人为的核电事故,不仅造成“三位一体”的灾难,还构成海陆空立体来袭的“复合灾难”,这就让日本人开始束手无策了。

  二是虽然日本人基本上已经摸熟了地震的习性,但对海啸还是无法驾驭,不仅预警系统无效,在海上和陆地建造防波堤也于事无补,这使靠海为生的日本人,难道全要他们远离海岸?不过,既然是自然灾害,就有自然法则,也就有最终科学解围的办法。

  三是日本人首次尝试到“复合灾难”的威力,这次也许不得不低头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