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班干部制度造就“权力奴隶”

http://www.CRNTT.com   2011-12-22 11:02:57  


中国班干部制度师从苏联,旨在让学生管理学生,权力色彩浓厚
  中评社北京12月22日讯/近日,童话大王郑渊洁一年多前的几条微博引发千人转发、评论,微博称小学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鼓励学生为强权效力和告密。虽然对于是否取消班干部制度尚存争议,但现行的班干部制度的确让学生“官味太浓”,饱受诟病已久。

  一、班干部制度师从苏联

  班干部制度最早起源于前苏联,主要是为了养成学生领导和服从的能力

  传统的班干部制度,最早来源于前苏联。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学校的集体教育成为了前苏联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创立了班级集体理论,后来,苏霍姆林斯基又对该理论进行了完善。马卡连柯曾说,“班集体并不是单单聚集起来的一群人”,而是“由于目标的一致、行动的一致而结合起来的有一定组织纪律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运转的主要核心就是由班干部组成的班委。马卡连柯在捷尔任斯基公社的学校里,设有班长制度。“这些班长受校长的指挥,是班主任的助手”,主要负责“照管上课和休息时班上的纪律,照管班上的公共秩序和清洁,保护班上的财物。每班的值日服从班长的领导,班长对他们的工作负责。”按照教师的要求,班长可以让班里破坏纪律的学生离开教室。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养成学生的领导和服从的能力。

  建国初期受马卡连柯班集体建设思想影响,“管理工具型”班委会在中国盛行

  中国的班干部制度正是师从苏联。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是班委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受传统官本位文化、“教师中心观”和马卡连柯班集体建设思想的影响,“管理工具型”的班委会盛行,班干部多挑选听话成绩好的学生,一旦任免不再轮换。20世纪80年代后,班干部制度才开始提倡民主选举和自主管理,但传统的班干部制度仍是主流。集体教育对班干部有严格的要求,起类似作用的还有共青团和少先队,团、队、班几套系统并排而行。

  二、学生管理学生是中国特色

  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学生管理学生的班干部制度,美国学校的“班代表”是班级利益代言人

  学生管理学生的班干部制度,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大多数国家都不存在。日本的班级里没有班长和其他班干部,任何孩子都无权要求别的孩子做什么。一些必要的协助班级运转的委员会是存在的,但也不是权力机构,而是以服务性为主。在美国,学校班级里有“班代表”,但与中国的“班干部”有本质区别。“班代表”是由全班同学民主选举出来的一个同学, 要代表全班把同学们对学校、教师、教学、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意见反映给学校领导, 类似于班级发言人的角色, 而并无协助教师管理同学的行政权力, 因而在地位上和其他同学是平等的。

  班干部制度是学校里的行政干部管理制度,团、班“双套班子制”干部一当就是五六年

  中国的班干部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行政干部管理制度。一般来讲,我国的班干部选拔使用制度实行“双套班子制”,既有群团组织的干部,也有班委会等行政干部,管理模式较多地采用以班主任老师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以小学为例,有少先队的、团的,还有行政的。在班内有支部,在学校有委员会;还有班委会和学生会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