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 
张亚中:和平发展期政治定位与路径

http://www.CRNTT.com   2011-09-22 00:10:21  


 
  今年(2011)年六月间两则新闻,为两岸政治关系引发了一些涟漪。外电报导,“维基解密”显示北京曾成立研究小组,期望在“一国两制”与“两国论”之间找到一个两岸都能接受的模式。另一则是,北京清华大学教授楚树龙在华府智库布鲁金斯研究院撰文提出“一国两府”概念。为此,在政治光谱上偏蓝的媒体《联合报》以异常兴奋的文字,连续两天用社论的方式表达肯定。

  6月23日《联合报》发表〈和平协议就是中程方案〉社论,认为“一中各表”可以与胡锦涛在2008年12月31日所称“国家尚未统一前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的政治定位表述连结,并可以成为和平协定与中程方案的基础。6月24日《联合报》针对楚树龙教授主张“一国两府”概念,以〈一国两府、枯树生花〉发表社论,以期待北京能够继续开拓思维。

  《联合报》的这两篇社论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但是也凸显了,为何两岸关系已经走了多年,却无法在政治定位上找到交集,这十余年来,海内外学者专家纷纷提出不同的见解,为何总是无法为双方政府所接受,到底问题在哪里?“一国两府”、“一国两制”、“一国两区”、“一国两治”等主张的差别在哪里?

  做为学术探讨,如果大家使用的名词本身没有一个标准,“两府”(都是中央政府?)、“两制”(指的是制度的性质,还是制度的权力位阶)、“两治”(治理方式还是治理的权力位阶?)、“两区”(都是中央地区?)都可以做不同定义的诠释,这也使得有关的讨论缺少系统性的逻辑性精确比较。

  在纪录片已告完成之时,我想重新再探讨两岸的政治定位,也为纪录片所希望呈现两岸是命运共同体提供一个逻辑完整的法理结构。本文并不对两岸现有论述做个别性的比较分析,而是做整体性的逻辑评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