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必须彻底转变宏观调控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1-08-30 08:27:12  


 
  货币运行决定于实体经济运行,货币运行对实体经济运行有反作用。仅仅迷信于货币政策的单一反作用来调控国民经济,而不解决国民经济实体结构和体制问题,则国民经济会处于一控就趋冷——一放开就急剧过热的恶性循环之中。

  财政政策在中国只用过两次,而且只是在遇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经济低迷时,用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方式是增加赤字和发行国债,包括财政对家电下乡的补贴,也可以看成是扩大和刺激消费的财政政策。从这两次扩张性宏观调控的对比来看,第一次财政扩张没有造成后来严重的通货膨胀;而第二次却是消费价格上涨严重。当然,我们不能将这次通货膨胀严重的原因全部归结于2008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形成这次高位通货膨胀的因素是叠加的:当时国际经济和出口下滑势头很严峻,为了保增长,扩张性政策的力度较大较猛;财政和货币双宽松政策同时发力;在中央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又通过融资平台扩张地方债务,抬高地价,大干快上,使经济过热火上浇油;由于出口外汇积累和顺差较大,外汇占款因素形成的国内货币贬值压力也比1998年以后的几年大得多。简言之,大投资和大外汇储备,是这次通货膨胀最主要的两个成因。

  然而,在中国,当通货膨胀严重时,从来没有看到过财政使用收缩方式进行宏观调控。即使对付这次如此严重的物价上涨,也是货币政策单打独斗,财政政策根本不配合和不出力。也就是说,财政在让其多收钱、多搞赤字、多支出、多发国债时,对宏观调控很积极;而当让它减少收入、少搞赤字、少发国债、缩减支出时,其对此根本不感兴趣和无动于衷。这可能是背后政府的总体利益或者是部门利益使然。

  当然,除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外,我们还采取了行政干预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对食品等一些消费品进行行政限价,对商品房进行限购限价;政府主导增加廉租房建设,增加房屋的供给;控制一些涉及居民生活的电、水、气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调整。这些都是用计划经济的办法来调控和管理市场经济。其结果,或者政府行政管理成本很高,或者执行相关政策时被变通拆解,或者其中腐败盛行,或者工程质量堪忧,或者资源性产品价格长期得不到理顺、后遗症严重、最后不得不放弃改革。在宏观调控中,用行政办法最简单易行,但是,也是负面作用和不良后果最为严重的方式。

  从未来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看,存在着这样几个可能的趋势:一是美国和欧洲债务问题如果继续发酵,减少赤字和债务,收缩财政支出,其失业问题不见好转甚至恶化,再次引发金融动荡,中国的出口就会受到影响。其结果是:增长的出口拉力减弱和丧失;出口领域和其相关产业的就业岗位大大减少;一些企业倒闭形成银行呆坏账,增加金融体系的风险。二是出口下滑后,国内投资调控怎么办?不压缩,可能通货膨胀仍然高位运行,房价依然会高企;压缩投资,与出口下滑作用同时发力,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市场需求低迷,企业生产闲置甚至倒闭,就业发生困难。

  现在看来,国民经济运行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居民消费部分增长乏力和比例不足。多少年来,都是投资和出口为主导在拉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经济增长格局中,如果消费增长的速度与之相适应,特别是在国内通货膨胀严重和全球经济低迷时,消费增长能调高而相应进行替代,国民经济就不会受到大的影响。然而,目前的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格局,令研究宏观调控的学者很失望。

  在这样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格局下,再用上述的宏观调控办法,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陷入“控冷——放热”恶性循环的怪圈,不可能实现一个长期的经济快速、平衡、健康运行的局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