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环境

http://www.CRNTT.com   2011-01-13 09:11:46  


 
  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孕育新突破。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压力正在转化为新一轮科技创新的动力,传统技术和产业衰落将为新技术新产业腾出发展空间。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以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革命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信息技术发展潜力巨大,仍会引领技术创新的方向。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突飞猛进,云计算、物联网、感知中心、智能电网、智慧地球等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方兴未艾。生物技术和材料技术经过长时间积累,有可能出现新的突破。新能源、节能减排等低碳技术和行业成为跨境投资新热点。发达国家科技实力雄厚,企业创新能力和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强,占据国际产业分工高端,市场机制比较完善,技术成果与商业化和产业化衔接密切,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仍会继续领先。新技术研发和扩散将推动跨境投资和产业转移。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市场规模大,低成本优势明显,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潜力不可低估,在某些产业领域和技术环节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

  文章认为,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可能进入中低速增长期。尽管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好于预期,但美国、日本、欧盟等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信心恢复迟缓,房地产市场和私营经济尚未全面启动,库存调整放慢。欧洲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引发金融市场动荡,使欧洲各国经济复苏明显受阻。美国、日本、欧盟经济复苏缓慢,加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发达国家遭受国际金融危机重创,经济深度衰退,信贷增长乏力,财政状况恶化,运用信贷和财政扩张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能力受到制约,加上人口老龄化负担沉重,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形成规模还需要一个过程,未来经济增长并不乐观。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复苏较快,但通胀压力较大,经济结构矛盾突出,抵御外部冲击能力较弱。

  全球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提出扩大出口和振兴本国制造业的政策,力图引领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制造业升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发展具有自身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全球生产和供给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应当看到,明显萎缩的国际需求恢复到正常水平尚需时日,国际产能过剩凸显,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全球需求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发达国家私营部门需求的恢复慢于政府刺激的投资需求,消费过度和投资不足的矛盾正在调整;发展中国家仍在努力稳住外需,积极扩大内需。全球供给结构调整将引起需求结构变化,市场重心可能转移。发达国家振兴制造业和扩大出口,可能挤压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出口市场,导致后者外需环境趋紧。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扩大区域内需求潜力,发展中国家和亚洲的区域合作可能导致对欧美市场的依赖降低,促进区域内需求扩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