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马立诚:民主社会主义在中国

http://www.CRNTT.com   2010-10-03 08:46:19  


 
  改革开放以来,主张在中国推进民主社会主义的观点,早已萌芽。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前中宣部理论局局长李洪林发表了一系列论述社会主义的文章。虽然他的文章也有历史的局限,但他重点强调了两条:

  一是发展生产力。他说: “不能抽象地说,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是坚持社会主义。标准只有一个:能不能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能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即使公有化程度比较低,也是坚持社会主义。” “凡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不管是哪本书上的,不管是谁肯定过的,都必须改革。”(《我们坚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新的社会主义虽然没有蓝图,却有一条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稍微具体一点说,就是有利于人民富裕幸福,有利于国家兴旺发达。” (《四种主义在中国》)。

  二是发展民主。 “民主的意思就是由人民决定:谁来组成国家政权,谁来执行人民的意志。民主首先不是作风问题,而是国家制度问题,也就是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各级领导人,组成国家机关,为人民办事的问题。” (《我们坚持什么样的无产阶级专政》)

  这两条,是民主社会主义的要点。

  前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王若水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震动理论界。王若水特别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积极的人道主义。王若水说: “人是目的,不仅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而且是一切工作的目的。”他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把自己的哲学概括为“实践的唯人主义”。同时,王若水依据马克思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提出要解决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的异化问题,以便 “重新肯定人民群众的价值”, “掌握自己的命运”。

  王若水在 《1921年》等一系列著作中,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原理,就是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水平。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全部发挥出来以前,是不会灭亡的,而马克思去世之后100多年,“资本主义生产力仍在发展,证明资本主义这种社会形态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还没有全部发挥出来”,而且,“工人生活水平也大为改善”。因此,列宁在落后的俄国实现社会主义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连斯大林都说:十月革命的时候,俄国 “没有任何社会主义的萌芽”。王若水引用罗莎.卢森堡等人的论述,批评了前苏联的专政实验。王若水在 《没有结束的求索》一文中说: “我不是列宁主义者”, “我主张对马克思主义加以修正。我所主张的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批判的、人道主义的。” “我要用社会主义的实践来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时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批判社会主义的实践。”王若水认为,马克思主张的废除私有财产不能成立,把社会问题的根源归结到私有制也是站不住的。王若水还指出,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由是社会主义的精义。

  王若水的这些理论主张,是民主社会主义观点的精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