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浓浓台湾味 弥漫大陆开渔节

http://www.CRNTT.com   2010-09-19 08:44:33  


今年的开渔节,台湾味道浓厚。
  中评社台北9月19日讯/“台湾海峡两岸近年来关系如火一般的炽热,连宁波象山港外的鱼、虾都感觉得到。这个月中旬在象山市石浦镇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开渔节,除了重头戏的祭海和千帆并举的开船传统仪式不变之外,其他节目如象山、台东的“祖脉摄影展”以及象山、高雄缔结友好商会、妈祖巡安等,都具有浓厚的台湾元素。最起码,象山人过去一般都叫妈祖为天后,象山的天后已经台湾化了。”《中国时报》今天登出郑汉良的文章“中国开渔节 浓浓台湾味”,文章内容如下:   

  一个已有十三年历史的开渔节,现在已是增进两岸关系的一个重要平台。诚如宁波市台办副主任江长荣在象山与高雄缔结友好商会的签约仪式上说:“两岸的交流与合作面临全新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十分愿意与各位一起,共同致力于两岸的繁荣与发展,为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做出不懈的努力和积极贡献。” 

  笔者五年前曾获邀出席石浦镇的第八届中国开渔节,当时是二○○五年,正值“阿扁”当“总统”,两岸关系在谷底徘徊,完全没一丝“台湾元素”。看到当年千帆并举壮观场面,心中尽是一些负面想法:千帆并举的渔民万一都是解放军乔装,后果岂非很危险?这当然只是个天马行空想法,但在当年两岸紧绷气氛下,二千多艘渔船争先恐后勇往直前,背景是弥天烟火爆竹味,有这种想法也绝非过于天真。 但今年开渔节的“台湾元素”,差点就是主菜,获邀出席的台湾嘉宾有台东县议会副议长陈宏宗,以及台东小石浦村代表,另外还有高雄市青创会的多个理事,看台上也有不少籍贯象山的台湾人。一名台湾人说他七岁就离开石浦镇到台湾,这次是他第一次回乡。这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台湾人,就是台湾传媒人唐湘龙的岳父。 

  象山这次趁着开渔节大做两岸公关,目标尤其是过去少有触及的台东和高雄,其实有其历史的背景而非仓卒堆砌成事的。原来台东县富岗新村,是五十年代象山石浦渔山村村民迁居台湾而形成的村落,俗称小石浦村,与象山石浦居民可说是同宗同祖。在开渔节举行的“象山台东两地祖脉摄影展”中,大会就别有心思的将两地居民同样的生活习惯,例如拜祭妈祖,一双一对的配对起来,不看图说,还分不出哪里是台东,哪里是石浦。 

  此外,就算在两岸还没有任何接触之前,石浦已经是台湾渔民的避风港。据了解,超过十万人次的台湾渔民,在台风季节时靠岸石浦,在台湾还没有开放民众到对岸探亲的时候,石浦已公然树立了一块“台胞接待站”的招牌,小小的石浦镇,当地台办的编制比一些大城市还要大。 

  大陆对台工作,多年来可说重北轻南,轻南原因不少,但无从找到着力点显然是其中一个原因,但随着ECFA的实现,南部的渔产和农产市场找到新的空间,例如台南学甲镇的虱目鱼丸,据镇长告诉笔者,在ECFA下,就可省了百分之四十的税项。 

  事实上,台南近年来与深圳交往特别活络,深圳接待不少来自台南的访问团,而深圳最近也在副市长张文的率领下,回访台南这个绿营大本营。台南的虱目鱼丸,就这样在深圳找到大陆市场的缺口。象山第十三届开渔节在当前这个气氛下掺入台湾元素,就应该不是那么令人意外和突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