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我们今天如何读《弟子规》

http://www.CRNTT.com   2010-08-16 12:13:09  


全新版《弟子规》
  中评社北京8月16日讯/很早就听说钱文忠在“百家讲坛”讲《弟子规》,当时有些诧异,《弟子规》有什么好讲的?不过是300多年前,一个李姓秀才编的顺口溜,因其浅显顺口,在清后期流传极广,属儿童启蒙读物。看了《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书稿,才发现钱文忠还是费了一番心思,在其中穿插了大量历史故事,《弟子规》倒成了他串讲这些历史故事的一个纲领。一直听闻《弟子规》在民间很有市场,不仅读儒的人会读,一些信佛的人也把它视为经典,甚至还有企业把它当作培训教材。

  我想,《弟子规》之所以大受欢迎,还是因为它的简明易行。顾名思义,《弟子规》讲的就是为人子弟的规矩。它以《论语》中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纲领,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有点类似我们现在的《学生守则》,就是把孔子的一些观念,落实为人的具体行为。既然是规矩,不免生硬,无论理解与否,都得照着执行。这既是《弟子规》的优势,也是它的缺陷。

  我们知道,一种观念转化成人的行为,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如同两个人,即便对爱情的理解差不多,但表现出来的行为却可能千差万别一样,孝、悌、仁、爱这些观念,在不同的人身上,也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如果硬要规定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那些并不信奉孝悌仁爱观念的人,可能因表面行为合乎了规范,反而更易得到人们的认同。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弟子规》并不被视为儒家经典。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