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防经济大起落 实现经济结构战略转型

http://www.CRNTT.com   2010-04-16 08:03:15  


 
  如此,在某种程度上,宏观调控有点骑虎难下。依照宏观经济学原理,决策者要关注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内外收支平衡;因此,政府在去年经济不景气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政策就不能忽视相关政策的负面效应。决定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也应保持适度平衡,以免出现投资单引擎拉动增长的非均衡局面;另一方面,经济最困难时期也正是正视经济结构问题、培育新竞争优势(310368,基金吧)的难得时机。在内需不振,出口面临全球经济衰退的前两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不应局限于如何使经济走出目前困境的策略性选择,而应在冷静思考制约经济复苏条件的基础上,以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推手,加快实施经济从资本与外需驱动的成本推动阶段向技术与消费驱动的内生性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转变。而一旦经济转好,现有刺激政策理应及时退出,宏观政策当转向增加就业、调整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但是,在全球经济复苏仍有可能出现反覆且国内经济复苏的内生性不明显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很难“功成身退”。而格外令人担忧的是,在具体政策执行过程中,各地、各市场主体不同程度地偏离了中央的政策初衷。例如,一段时间以来,银行在拼命放贷,部分本来就握有信贷渠道优势的企业再度成为天量信贷的受益者,而各地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偏好导致对民生领域的投入未见明显增加。而众多产业资本对楼市和股市的赶集显然与决策层的要求格格不入。以往不用担心的债务危机也有可能成为政府面临的新难题。假如高达16.8万亿元的政府债务继续滚雪球式扩大,财政的可持续性显然要大打折扣。正是出于对刺激政策副作用的担心,部分经济学家才一再呼吁中国过度的经济刺激政策应当尽早退出。否则,不仅会在可见的将来出现两位数通胀率,更有可能引致资产泡沫破灭。
  
  文章最后说,我们冀望,代价沉重的“跷跷板”式调控应尽早成为历史。作为决策者和宏观调控的操盘手,政府既要关注短期目标的实现,更要避免因受利益集团影响而出现政策结果与初衷的冲突乃至各个部委之间政策的“合成谬误”。一定要通过系统性的政策设计与有效的执行力来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转型,防止中国经济出现大的起落,以期将经济增长的下一个周期建立在结构均衡的逻辑起点上。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