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两岸智囊在台北 共识何在分歧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09-12-26 00:54:55  


 
  第三是讨论热烈,深入理性。

  郑必坚在研讨会开幕演讲时说,在两岸关系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阶段,需要就如何促进两岸关系良性发展,开展大讨论。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需要大讨论,两岸学术界同仁,义不容辞、理所当然应该走在大交流的前面,深入研究、顺利善意、积极探索、有所作为,为不断拓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闭幕致辞时,郑必坚肯定地说,两天的研讨会,两岸学者围绕两岸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友好、坦诚的气氛当中,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即便有不同看法,也能够相互理解、包容,理性沟通,确实难能可贵。

  主办单位、财团法人太平洋文化基金会执行长吴豫生也在研讨会闭幕致辞时说,尽管与会者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立场,在讨论过程中,有时候是浪潮汹涌,有时候是风平浪静,但所有参与讨论的人,都能够很理性、平和地讨论问题。

  第四是全程公开,毫无保留。

  此次研讨会,未开先轰动,引起各界高度关注,要求与会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并引起两岸及外国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因此,原先规划闭门进行的研讨会,后来改为全程公开,包括全程对有意参与会议者公开,以及对新闻媒体公开。结果,与会的专家学者,由原先邀请的110位(大陆28位,台湾82位),增加到130多位,参与采访报道的两岸及外国新闻媒体达43多家110多人。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等主流媒体连续以整版篇幅报道研讨会情况,并配发评论。

  会议的完全公开及媒体连续、大量的报道,消除了部分人原本可能对两岸学者因为闭门研讨而产生的疑虑,并有助于引发台湾各界对两岸关系问题的思考,促进更多的两岸民众关心和支持两岸关系的发展。这也是研讨会能够顺利进行、台湾媒体积极讨论的重要因素之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