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两岸应建立风险管控合作机制

http://www.CRNTT.com   2009-08-28 11:19:36  


莫拉克风灾对两岸都造成巨大破坏,未来携手控管风险实属必要。
  中评社台北8月28日讯/文化政治评论家南方朔今天在《旺报》发表文章“两岸应建立风险管控合作机制”。作者认为:“台湾的“八八水灾”以及当今正盛的新流感,已提醒了人们,在这个两岸互动频繁的时刻,成立共同的“风险管控合作机制”已刻不容缓。”文章内容如下:
 
  这里所谓的“控管”,指的是关于水灾、旱灾、流行疫病等重大的自然灾害难,以及包括大型火灾及其他各类人为的重大灾难等。在此宁愿用“风险”(Risk)这个字,而不用“灾害”(Disaster),其实是有理由的。 

     与风险共生 与灾难并存 

  首先就概念的起源而论。自1990年代后期以来,尽管全球化的步伐快速展开,但人们也发现到各种自然与人为的公共灾难也同步增加,例如人类破坏自然已使得气候异变,风灾、水灾等的频率增加,灾害的幅度扩大;由于人类的生态足迹无远弗届,对自然的扰动扩大,细菌和病毒的变种与扩散,已使得流行疫病增多;再如个别“国家”在政治、经济上的作为也和别的“国家”连动,更容易出现“蝴蝶效应”,而使他国受害。所有这些都是“风险”,人类已进入到一个“与风险共生,与灾难并存”的新历史阶段,当代德国思想家贝克(Ulrich Beck)遂提出了“风险社会”的理论。“风险”指的是不确定的因果连动增加,面对这样的阶段,遂必须: 

     讯息能掌握 聪明有弹性 

  (一)私人与政府要有更强的“风险意识”,对相关的讯息必须更能掌握与研判,这需要有更强的知识力与情报力,有更强的国际合作机制。 

  (二)“风险社会”的管理,政府必须调整为更有反应力和紧急动员力的“警戒型政府”,始能预见、防范或援救各种灾难的发生。 

  (三)在“风险社会”里,甚至个人也都要有更强的“残存能力”──他们必须在风险前有所提防,当灾难形成时更能团结合作。“风险社会”里要有更聪明而有弹性的个人。 

  而由今年8月以来的“八八水灾”、新流感威胁,以及与水灾有关的其他疫病的扩散,我们已可肯定台湾政府事先缺乏了掌握及研判讯息的能力,在反应时遂难免出现决断力不足,及毫无执行力的困境,而在善后及重建上,则因知识力不足,也难以让人产生信心。台湾在这个“风险社会”的时代,对于“与风险共生,与灾难并存”这一点,可以说完全没有做好准备。由于没有做好准备,当国际和中国大陆伸出援手时,也都显得有些手忙脚乱,完全派不上用场。就以大陆的救援而论,台湾受制于某些成见及意识型态,单单一个组合屋问题,即受到极大阻力,不能发挥剑及履及的救灾效果,当然更别说其他如直升机等问题了。 

     两岸互动多 风险同管控 

  其实,两岸近在咫尺,加以互动密切,在风险管控上有极大空间等待填补, 

  例如,两岸比邻,许多风险与灾难简直就是一体,这次水灾、台风就是先侵台湾,再登陆福建、浙江,在海峡两岸都造成了相当的伤害。这也意谓着单单就台风而论,两岸在海洋气候、气象预报、风灾评估、灾害造成之后的相互伸援等方面即有很大的空间。当今全球之所以在灾害上强调互助合作,乃是几乎没有任何“国家”有足够的救援机具设备,也没有任何“国家”有足够的搜救人员,这些都必须互相合作,始可发挥最大效力,两岸在这些方面合作,争取到的时效也将最大。 

     建合作机制 列两会议题 

  再例如,两岸风险合作不只台风而已,像大陆的沙尘暴影响极大,即有必要争取台湾的合作。当年两德统一前,两德在酸雨的合作上即表现良好。这种风险合作,其实还可扩延到其他领域,包括经济风险、食品安全与卫生风险等。若两岸在各类风险事务上增加合作项目,相信对两岸良性互动与相互间的善意,亦必有促进之效。 

  也正因此,当川震及八八水灾,两岸在救灾上已有良好的合作经验之后,显然已有必要在更大的风险事务上,设定出更广泛的合作框架。第四次“江陈会”,何妨将这个题目列入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