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两岸已进入和平发展新时期 仍有障碍

http://www.CRNTT.com   2009-07-26 00:40:18  


“和平发展新时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中评社香港7月26日电/台湾问题专家李家泉在《中国评论》月刊七月号发表专文《两岸现已进入“和平发展新时期”》。作者认为:“它体现了中国大陆对台战略和政策的新思维。”“目前两岸关系的大形势是好的,相信还会继续向好的方面发展下去。和平发展的结果应该是‘三和’—— 岛内和谐、两岸和解、台海和平; ‘四心’——台湾安心、大陆放心、人民开心、美国省心。”文章内容如下:

  目前的两岸关系已进入“和平发展新时期”,它体现了中国大陆对台战略和政策的新思维。应该如何看待这个“和平发展新时期”呢?我想有以下几点:

  关于“和平发展”的提出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当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连战,应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访问了中国大陆。这是国共两党一次重要的交流与对话,是第一次“胡连会”。这是在陈水扁与民进党第二次执政、台湾岛内“台独”气氛甚炽、两岸关系异常紧张的情势下进行的。两党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共五条,第一次提出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问题。

  2006年4月16日,胡锦涛在会见当时已改任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提出两岸同胞应“携起手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个主题,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应“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自此以后,我们的对台工作就一直强调,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

  关于“和平发展”的实践

  严格地讲,和平发展是从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后才真正开始的,这是国共两党的“共识”,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前面已经谈到,胡锦涛2008年4月在第四次会见原国民党主席、现任荣誉主席连战时,即提出“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十六字箴言;与此同时,萧万长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时,也带来了马英九提出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的十六字建言。这次博鳌会上的“胡萧会”,在两岸产生的影响非常大。

  去年的“博鳌亚洲论坛”有“胡萧会”,今年则有“温钱会”。钱复带来马英九的“同舟共济、相互扶持、深化合作、开创未来”十六字建言,温家宝则应以“面对未来、捐弃前嫌、密切合作、携手并进”十六字箴言。

  两次“博鳌亚洲论坛”,同时也给两岸带来了“接触”的契机,使之成为两岸开展合作的另一个“平台”。

  两次接触,四个“十六字”,互有重迭、互有交集、紧密相扣,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有它的核心内容,这就是两岸要“和平发展”。此乃两岸人心之所向,民意主流之所在。

  两次“博鳌会”,再加上三次“陈江会”,终于给两岸带来了春天,推动两岸关系迈向了“和平发展新时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