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中评月刊:台青年政治参与新趋势及影响因素

http://www.CRNTT.com   2024-12-14 00:02:57  


 
  不过,因其治理无能的“十大弊案”、学术道德沦丧的“抄袭案”等,在2024年1月岛内“二合一”选举中,民进党及其政治人物的负面形象沉重,多个民调均显示其青年支持者流失、政党支持度下滑。与之相对,作为“第三势力”的民众党虽资源不足,但该党及其领导人柯文哲积极利用YouTube、Instagram等网络社交媒体,发挥不同于传统政党的动员力与影响力,在年轻世代集聚的网络社交平台,精准“聚焦”、积极宣传自身政治主张,进而高效转换成线下选票,成功提高了柯文哲和民众党的声量。

  (三)政治生态的发展演变形成环境制约

  鉴于政治参与具有时代性,即不同历史时期的公民个体与政治权力的力量关系不尽相同,因此政治参与的形式与特征也随着时代发展而有所差异。作为政治生态的重要组成,台湾的法律法规制度特别是选举制度,会深刻影响到台湾青年政治参与的发展变化。

  选举制度是政治制度设计中一个非常特殊的操作性工具,可将其视为管控政治结果的重要变量。对台湾青年而言,岛内如果能够具有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制度,台湾青年政治参与及其相关的各类政治行为、政治诉求有了法治保障,其表达途径、实现效果更为规范化、常态化,自身青年群体的各类诉求基本能够较为顺畅地得到重视以及最终实现,对台湾各类制度的认同就会进一步加强,反之则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削弱。

  依照目前相关选举法规,台湾立法机构的代表选举采取“单一选区两票制”。在此法规下,岛内各级立法机构代表候选人和各级地方选举一样,均需经过依托相关政党的提名程序。为保证“单一选区两票制”能有较大机率当选,候选人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社会地位、适量竞选经费及专业背景,部分地区还曾出现“轻政见、重候选人形象及政党属性”的趋势,其“立委”席次明显向国民党、民进党两大党集中,“西瓜偎大边”效应明显,“第三势力”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这种政治生态的制约使台湾青年在各类选票选举中经常处于“制度劣势”。很多有志于投身岛内政坛的台湾青年往往因自身的财富较少、政治地位较弱、社会影响较小等现实原因,在各级立法机构的“单一选区两票制”选举中常处于劣势,影响到台湾青年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作为对这种政治生态的回应,台湾青年更容易在岛内某些政治势力对立的政治氛围中迅速“站队”,其政治参与甚至更为激进,时常会有“眼球效应”,其所关注的议题也更容易被对立双方关注,不同程度地引发台湾政治生态的民粹化倾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