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 |
中评月刊:两制台湾方案与教育制度 | |
http://www.CRNTT.com 2024-10-06 00:01:50 |
二、台湾现行教育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台湾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日趋异化,“台湾人”认同成为社会主流,台湾乡土认同上升为“国家认同”,他们将“中国”当作完全异于“自我”的“他者”,将两岸建立在“他是他,不是我”的想象之上。台湾人“自我意识”的产生和膨胀,其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因素,而教育作为形塑认同的重要手段,成为台湾人国家认同异化的关键因素。 在教育世界观上,“本土化”成为“台独教育”的思想基础。1980年代初,在党外运动的倡导和推动下,以“台湾意识”为核心的“本土化”思潮逐渐滋生与蔓延,中国民族主义不断被 “本土化”论述排挤甚至湮没,在“台独”势力的人为建构和民粹主义的推波助澜下,“本土化”逐渐向“台湾化”“去中国化”的方向异化。与此同时,台湾历史成为“本土化”论述的重要场域,他们试图以“台湾意识”建构台湾的历史与文化,消解1970年代以来激情昂扬的中国民族主义。由此,将“台湾意识”奉为神龛的台湾本土学者纷纷跳脱中国史观,各种以台湾为中心的史观层出不穷,“同心圆理论”等“台独”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浸润于台湾教学脉络中,使其成为呼吁“独立建国”的主要论述。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台湾青少年教育,成为课纲修订、教科书编排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了荼毒台湾青少年思想和认同的利器。 在教育行政制度上,“台独”势力把持台湾教育主导权。台湾现行教育行政制度采用中央集权制,“中央政府”负责规划设计教育制度,适法监督地方教育事务,执行全台性教育事务等①。人事、课程、经费等行政三权均由台“教育部”掌握。在人事任命上,行政主管负责人的任命采用首长制,“教育部长”由“行政院长”提请“总统”任命。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教育部”组织课纲修订小组,订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依据台当局制订的课纲编写,经“课本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方能让学校采用。课纲修订小组和“课本审定委员会”委员均非民选,修订后的课纲也无须经“立法院”同意。在经费来源上,“教育部”具有分配和补助教育经费的权利,经费分配审议委员会主任委员由“教育部长”指派次长兼任,经费预算须经“教育部长”核定后执行②。在这一“中央集权”和垂直领导的首长制度下,“台独”势力通过行政权力将“台独”理念灌入教育领域,企图从教育上、文化上、民族上割裂台湾与中国大陆的联结。 在教育手段上,课程纲要和教科书成为“台独教育”政治渗透的重要场域。从李登辉时期的“88课纲”到陈水扁时期的“98课纲”,台湾历史教学在“同心圆理论”的空间地理架构下划分为“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蔡英文时期的“108课纲”则进而将其划分为“台湾史”“东亚史”“世界史”,一步步将“台湾史”从中国史中独立出来,甚至将中国史变为东亚史中微不足道的一环,硬生生斩断海峡两岸的时间血脉和历史脉络,将“台湾史”作为“台湾国史”的建构工具,实现“去中国化”的“台独”教育。与此同时,以多元文明淡化中华文明、从而建构多元族群,歪曲其来源于东南亚的“南岛语族”,捏造台湾原住民“南来论”,成为“民族台独”的理论基石。此外,岛内“台独”势力还通过“转型正义”“正名”等一系列社会“去中国化”手段,淡化传统中华文明对台湾社会的影响,突出台湾“主体性”。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