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评论》第290期精彩观点抢先看

http://www.CRNTT.com   2022-02-01 00:08:24  


 
  本期“智库透视”栏目刊发了李海默()的《从英欧关系看拜登政府的对外策略失误》一文。文章尝试从近期英欧关系的视角出发,观察拜登政府的对待美国传统盟友之策略。在拜登的现行政策下,造成了一种很有趣的现象。一方面,英欧之间的矛盾(如英法渔业争端)可能会被理解为英、美系势力对欧洲的“系统性”欺辱;但另一方面,即使在英美本身之间,立场也无法做到完全统一,隔阂与分异的现象仍然存在。此外,拜登最近似乎想改善美、俄关系,也可能进一步引起欧陆各国紧张。拜登原先说的“重新联合盟友”的大方案,有逐步发展为碎片化的趋势。

  本期“智库观察”栏目刊发了《困境与破局:政治文化视角下台湾统派政党发展再讨论》一文。作者胡燕(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表示,当前台湾统派政党面临着边缘化乃至泡沫化的多重困境,这与他们未能实现政治发展和政治文化兼容并行有关。作为中国地方性政治文化的子系统,台湾统派政党在整体上存在着政治认知缺失、政治情感疏离和政治价值观混沌等内在局限,进而给其开展“反独促统”活动带来了滞后影响。新时期的大陆对台工作亟待帮助台湾统派政党在中华民族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及“一国两制”认同上开展话语转变和观念创新,促使其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更大贡献。

  本期“智库论丛”栏目刊发了《余英时的论敌》一文。作者黄光国(台湾大学名誉教授)表示,事实上,“五四”以来,大多数“全盘西化派”都有类似的心态,他们大多把西方看作一切知识的来源,不过因为他们所处的历史情境不同,而有不同的际遇和表现方式而已。中国近代史上“全盘西化派”最为知名的代表人物是胡适,他在中国全力推其业师杜威的“实验主义”,到台湾后,出掌中央研究院,殷海光批评他的“科学方法”:“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他不理不睬;胡秋原批评殷海光在台大讲授的“逻辑哲学论”,殷海光也不理不睬;他批评余英时在哈佛大学宣扬的“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余院士也是不理不睬!时至今日,海内外华人学术界仍然有许多人认定:西方是所有“现代”知识的来源,他们既不瞭解西方文明的精华,又瞧不起中国文化传统,不知不觉陷入余院士所谓“双重边缘化”的困境。

  本期“智库综述”栏目刊发了《弘扬中华文明 建设文化强国——第七届中华文化论坛综述》一文。

  本期“智库思考”栏目刊发了《“网军”——当今台湾社会怵目惊心的政治公害》一文。作者周天柱(上海台湾研究会理事、上海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表示,民进党发展网军的社会政治效果一是为了选举的需要,其次是给台湾民众拼命“洗脑”。凡是能拉高两岸仇恨,尤其是“反陆”“抗陆”,祇要有一点可操作,就极尽煽风点火之能事。内中的诡异其实很简单,一切为了“台独”!民进党很清楚,靠他们自己搞“台独”,注定失败。为此他们需要大量的死忠支持者为其当炮灰。在岛内操纵舆论不断给民众“洗脑”,在两岸操弄仇恨,不断引发民众对大陆的恐惧,从而让这些人在恐惧之下更加抱团,祇能跟着“台独”的指挥棒走, 这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