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评智库:台湾民意转变与融合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18-01-03 00:05:45  


 
  1、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从开始的零星、间接的贸易和投资逐步走向机制化、常态化。两岸经贸交往初期,其主要形式是经由香港进行的转口贸易,以及由转口贸易带动的台商对大陆零星投资和海上小额贸易。1987年11月,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随之发展起来。尤其2008年5月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局面后,开始了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的进程。2010年6月,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构建了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化平台,将两岸经济合作推向新阶段。30年来,两岸经贸往来总体处于增量过程中,贸易结构渐趋优化。台商对大陆投资势头不减,台商投资日益呈现产业广泛化、类别多样化、经营形态多元化、地区分布扩展化、规模大型化等新特征。两岸一般贸易比重持续上升,加工贸易比重有所下降。2016年两岸贸易额达1796亿美元,大陆对台逆差988.6亿美元。台湾是大陆第七大交易伙伴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大陆是台湾最大的交易伙伴和贸易顺差来源地。

  2、在两岸经济合作发展过程中,大陆方面在其中发挥了更多的推动与支撑作用。改革开放之初,大陆劳动力众多,生产要素价格颇低,生产力水准不高,急需大量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来提升生产能力,而此时的台湾正好能与大陆经济实现互补,通过借助大陆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廉的加工成本,以及土地等优惠政策,将大陆作为重要的海外生产市场,从而实现产业转型。新世纪以后,特别是2008年至今,随着大陆实力不断增强及两岸大交流时代的来临,两岸经贸联系更加密切,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和投资快速增长,以大陆为平台的经济融合进程加快。在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虽受益主体发生变化,但两岸贸易、投资等经贸往来呈现出的“来多去少”不平衡现象并未改变。正是这种两岸经贸关系的失衡,使大陆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主要支撑。总的来说,大陆率先采取单方面开放的政策,以先行带动后进,促进台湾紧随其后,打开了融合的大门。大陆的庞大市场是吸引台湾经济的利基,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二)30年来,两岸社会融合进程加速,两岸同胞利益更加紧密地结合。

  1、两岸交流往来蓬勃发展,加深了同胞感情。两岸民间各领域交流合作历经从开始的单向交流往来到双向交流往来再到逐步形成两岸人民大交流格局的发展过程。2008年两岸直航、通邮全面启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使两岸人民尤其是基层民众交流更加热络,形式不断创新,内容日益丰富,遍及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两岸形成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格局,增进了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从1988年至2015年,台湾同胞来大陆,从45万人次增加到549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则从几百人次增加到435万人次。2016年受到台湾政局变化等因素影响,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从2008年开放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但两岸人员往来仍达到939万人次。往返于两岸之间的人员,30年来累计达1.23亿人次。今天,两岸交往领域之广、社会联系之密、利益交融之深,前所未有。大批台湾同胞开始在大陆求学、生活、工作,陆客、陆生、陆配等也进入台湾,这种全面性的两岸民间社会双向交流格局,使两岸社会的互动与融合更加多元,根基更为牢固。越来越多的两岸同胞尤其是台湾同胞深切感受到,通过交流交往,增进相互瞭解、扩大共同利益,有利于拉近心灵距离、融洽同胞感情、深化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知,有利于维护台海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两岸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两岸交流30年汇聚起的民意共识,形成了支撑和推动两岸关系向前迈进的强大力量,民间社会双向交流成为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