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中评智库:大陆对台政策须理解的基本概念

http://www.CRNTT.com   2017-09-11 00:09:47  


 
  习近平对台思想中的成熟表述是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很明显,“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比“经济文化融合发展”更为全面,更为准确,也更具有高度。目前,虽然习总书记尚未对此作出更具体的阐释与论述,但从大陆对台政策与两岸关系的总体脉络看,这是中共对台战略的一次质的飞跃,明确了两岸在发展中融合、在融合中统一的道路与方向,实现了规律性与目的性的高度自恰,实现了国家整体战略与对台战略的完美契合,成为对台工作与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

  关于“一个中国框架”

  顺序上,先有一个中国原则,后有“一个中国框架”。如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民党当局能够接受“一国两制”,能够“降国旗、去国号,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地方政府”,那么就不需要再有“一个中国框架”的问题。进入九十年代,由于出现台湾当局与大陆同时存在于国际组织与活动中的情况,大陆宣示这种情况只是在“一个中国框架”下的特别案例,而不是常态与惯例。所以,整个九十年代中,“一个中国框架”概念的使用尚极少见。

  胡锦涛在2008年12月3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较早一次主动积极地使用“一个中国框架”的概念:“双方在事关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就有了构筑政治互信的基石,什么问题都好商量。”⑦此后这个概念作为大陆对台政策的一个基本内容延续下来,习近平对台论述中也反复予以强调。他在谈到两岸协商谈判问题时,多次重申“愿意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就两岸政治问题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国共两党理应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共同维护一个中国框架”,“增进共同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认知”,“深化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这个框架,在国共两党、两岸双方长期实践互动中已经建构起相当的基础和结构,“九二共识”、两会机制及其成果、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沟通机制、以前的奥运模式及有效处理台湾参与国际活动的做法,特别是“习马会”的接触会谈方式,都属于这个共同构建、双方接受的框架的组成部分。概念的强化与突出,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对客观现实的因应。

  在上述“‘要求’难以完全回避;统一前的较长时期内,一个中国的框架中必须留有对方能够接受的位置。”2004年那篇参考文章中,笔者进一步提出:“十多年斗争反复证明的其实也只是一个现实:如果我们不打算接续1949年的国共内战通过战争把‘中华民国’彻底消灭,那么一个中国的框架中就必须留有对方能够接受的位置,否则只能迫使对方离一个中国越来越远。”此后的参考文章中,笔者始终不懈地坚持这样的意见与建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