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智库:苏进强论王道文化是两岸关系活水

http://www.CRNTT.com   2017-01-24 00:12:49  


 
  无可否认,二度执政的民进党,每因采取与国民党不同的教育政策或课纲,即被质疑为“欲去其国,必先去其史”或认定为“文化“台独”;固然“文化“台独”的可能性需予遏止,这些指控、担忧亦有所本,但若“看到黑影就开枪”捕风捉影,过度夸大、渲染反而助长原本不成气候的“文化“台独”,甚而殃及无辜、误人误己。

  实质上,“认同台湾”并不等同“认同“台独”,支持民进党的选民也并不等同于支持或认同、瞭解“台独党纲”,何况民进党的“台独党纲”已形同历史文件,否则蔡英文又岂能宣誓服膺以“一中”精神为内涵的“中华民国宪法”?而“认同台湾”与“台湾主体”的思维,并不与海纳百川的中华文化相斥,何况中华文化早已内化成为台湾人民的价值与生活的方式,纵使日治时期的“皇民化”,中华文化依然保有强大的存续力,源自大陆唐山的移民及民间信仰与宗祀姓氏源流的连结,也从未中断,过去如此,于今犹然。如前文所述,所谓“去中化”其实与反抗国民党威权统治时期压迫本土文化,以及228事件与白色恐怖有直接的关联,台湾省籍人士参与政治及进入国民党权力核心者亦屈指可数,直至蒋经国执政时期才开始培养本土人士,晚年时更多次宣示自己是“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并放弃“反攻大陆”的国策积极建设台湾,这是“台湾化”与“台湾主体”的滥殇,与“台独”不可等同视之。

  结语:两岸关系应尊重、包容、欣赏、分享,以和为贵

  平心而论,台湾民主体制下,从地方到中央的“政党轮替”,以及“做不好就下台”已成为必然的常态。以宏观的角度来看,“民主”、“自由”、“人权”也是普世价值,然而,民主也不能面面俱到,讨好每个人或照顾每个民众的利益,因此,民主制度的代议政治又是最欠缺効率的“必要之恶”,西方的民主制度也无法完全移植到亚洲国家,新加坡的“英明专制”式的民主,有其长治久安的国家治理考量,但其对儒家思想的推崇与教育,则是王道多于霸道,社会秩序与国民素养亦民主与法治并行的恩威并济,而不偏于一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