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张亚中演讲全文:国民党如何再起?

http://www.CRNTT.com   2016-12-20 00:10:00  


第六届港台影响力论坛现场(中评社图片)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一个党的组织,跟任何人一样,有三个非常重要东西。第一个就是党的论述,就是这个党有没有他的理想、信念,这是第一个核心条件。有了理想、有了信念,能让人感动的时候,当然就有了人才;如果有了人才,组织就很容易建立得非常坚强,所以党的论述、人才和组织是三位一体的。作为党的灵魂,一个党不可能没有论述和理想,可是这一切在1990年代李登辉上台以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非常遗憾,对中国国民党的历史来讲,是情何以堪,带头摧毁的竟然是国民党的主席。
 
  我们先从1992年的“九二共识”开始,因为这是两岸最核心的共识。1992年是一个冷战刚刚结束的年代,蒋经国先生在1987年开放两岸探亲以后,很多大陆老兵和台湾人赴中国大陆,也引发了很多事务性的协商,可是两岸从1949年开始,从原来国共内战变成两岸高度对抗,彼此之间存在高度敌意,大家怎么坐下来谈?谈之前是不是要对核心问题有相当的理解?台北方面在1991年通过了“国统纲领”,除了展现出依照“中华民国宪法”,特别是展现出对统一的使命和不放弃的责任,我觉得这是国民党对两岸关系的一个重大政治宣示。
 
  1992年两岸两会通过双方的文书往来,确立了后来称为“九二共识”的互信。“九二共识”是个什么呢?简单来讲,台北方面做了三个内涵的表述:第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第二是谋求国家统一,但在两岸定位问题上,台北方面希望能够对一个中国的内涵各自表述,即 “一中各表”。北京也有三个主张,第一个和台北一样,也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第二个也和台北一样谋求国家统一,但第三个和台北不一样,北京的立场是:现在进行的是事务性的协商,暂时不碰政治性的问题,所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不谈一个中国的内涵,也就是坊间所谓的“一中不表”。
 
  我为大家重新整理一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谋求国家统一、“一中各表”是台北方面的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谋求国家统一、“一中不表”是北京方面的立场。毕竟有两个“同”一个“异”,这两个“同”代表了什么意思?“异”又代表了什么?不管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谋求国家统一,还是“一中各表”或者“一中不表”,有一个东西是贯穿这六点的,我用三个字来形容这个东西,也是“九二共识”的最核心内涵,那就是“不分裂”,用五个字来形容就是“主权不分裂”。在“主权不分裂”的情况下,大家可以把政治争议摆到一边,进行事务性的协商。
 
  可是,“九二共识”有一个问题没有处理,就是到底“一个中国”内涵是什么。毕竟从1949年到1987年,再到1992年,大多数时间是处于对抗状态,因此,两岸没有彻底解决两岸关系的急迫性。但这个问题毕竟依然困扰着两岸,也就是“一个中国”的内涵,包括这“一个中国”到底由谁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华民国政府”到底是什么关系?“两岸到底是什么关系”在1992年并没有达成共识。这就是1992年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彼此在主权方面表达了“不分裂”主张,但治权方面的问题没有提到。
 
  可是“九二共识”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大家可能忘掉了。在“九二共识”中台北方面和北京方面固然单方面都表达了“主权不分裂”的概念,但是双方并没有把它签订下来形成一个文件,所以民进党现在说没有“九二共识”。另外一个问题,台北方面固然在1992年讲了“主权不分裂”,但由于没有经由双方以同一文件确定。既然只是单方面的主张,由于台湾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台湾如果说哪个政党执政后表示不同意,通过政党的轮替,也可以不承认。当然这就不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是政治后果的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