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全球风险冲击考验中国预期管理能力

http://www.CRNTT.com   2016-07-08 07:48:36  


针对外围风险冲击,中国可以左右逢源、分而治之,谋求在对外利益布局上掌握更多主动权。
  中评社北京7月8日电/上半年,海外与国内经济都经历了一些波动,从年初人民币贬值波动后再企稳、中国股市熔断、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到G20上海峰会释放政策协调信号,中国经济局部转暖,美联储连续两次会议暂缓加息,再到近期英国“脱欧”公投带来的避险情绪再度升温,虽然中国和全球经济总体数据上保持平稳,但暗流涌动,未来更是扑朔迷离。

  上海证券报发表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文章表示,中国最新的先行指标刚刚出炉——6月官方PMI制造业数据微降至50.0%,新订单指数为50.5%,库存指数降0.3个百分点至46.5%,价格指数回落至51.3%。好的信号是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仍处于扩张区间,显示前期积极宏观政策的动能尚在,但官方PMI能基本稳定主要是靠大型企业的支撑,中小型企业PMI回落幅度较大,6月财新制造业PMI为48.6%,创下5个月新低,这凸显出中小企业经营困境依旧,民间投资意愿不强,未来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服务业则相对略好,PMI非制造业经营活动状况53.67%,回升0.55个百分点。订单指数回升1.61个百分点至50.77%,投入价格指数回升0.05个百分点至51.62%,收费价格指数回升0.77个百分点至50.61%。分行业看,建筑业回升、生产性服务业升;批发零售业降、消费性服务业降;邮政业、互联网及软件行业表现优于其他行业;邮政业、铁路运输业、房屋建筑业环比上月回升明显,这也是前期政策传导效应的显现。又到了年中盘点和谋划下半年经济增长的关键时间节点,对于全球宏观经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预期和金融资产表现,我们提供以下观点供参考。

  全球宏观经济:黑天鹅和蝴蝶效应

  文章介绍,今年全球经济、政治和地缘方面,黑天鹅和蝴蝶效应此起彼伏。总体而言,上半年全球经济维持弱势稳定,美联储暂缓加息,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保持了汇率的相对稳定。但这个稳定窗口可能正在逐渐缩小。一方面是因为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再度分化,并且在部分脱钩,特别是美国与其他经济体之间,协调全球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改革现有世界经济金融体制的意愿在下降。另一方面,最核心的原因还是传统全球化3.0模式的断裂,准确地说,是来自美式全球化和美元全球化进程的停滞甚至逆转。

  近期英国公投脱离欧盟则成为全球化逆转的重要标志之一。1995年,愿意加入欧盟的英国人比例是67%,而到了2016年愿意留在欧盟的英国人的比例是48%。20年时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20%的人立场变化了,他们是谁?“脱欧”公投的结果表明,全球化正在日益变为一种零和博弈。全球化的收益在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内部的分配不是均匀的,有人得益有人受损。得益的是资本、科技新贵和一部分后发的积极参与全球化过程的资源型和制造型经济体,受损的则是发达经济体中一部分缺乏技能和资本的传统劳工阶层。科技和资本虽然没有脚,但它们可以瞬间移动以规避税收或者施展监管套利,而既有劳动力则不容易迁移,还可能被性价比更高的新移民和产业外包所替代。这也是上一轮全球化的非均衡特质及其阴暗面的体现,也是研究全球化的最佳样本。

  一度高歌猛进的全球化亦积累了不少负能量。一方面是贫富分化加剧,财富鸿沟日益扩大,导致需求不足和大规模产能过剩,进而民粹主义力量复苏,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抬头;另一方面则是流动性空前堆积导致资本过剩,全球1/4的经济体进入某种形式的负利率和普遍的所谓资产荒,天文量级的热钱跨境套利如地火奔涌,从中心到外围,金融经济危机连绵不断;再加上无处不在的数字化技术和以社交媒体为特征的高度实时的信息共享传播,更如火上浇油般地点燃了普通民众的负面情绪,加剧了社会关系的紧张。因此在一部分国家,民主衰弱虚化,不论是理性中产还是精英治理都在呈现出某种式微之态。他们既感召不了民众,也控制不了资本,更调和不了全球化带来的所谓文明的冲突(难民和移民问题)。

  英国“脱欧”可能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例如苏格兰、北爱尔兰的分离倾向。而欧洲其他国家的众多右翼政党正在摩拳擦掌争相效仿。在欧盟内部“脱欧”风潮暗流涌动的背后,是“疑欧”主义在欧洲大陆的产生和盛行。在2012-2016年间,大部分欧盟国家对欧盟的支持率都出现大幅下降。对欧盟的不满主要集中在欧盟强行摊派的难民政策和失效的经济政策。欧盟的未来难言乐观,在西班牙、德国、匈牙利、波兰、比利时、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内均有超过40%的民众认为欧盟在未来将变差。其实声势浩大的英国“脱欧”公投远远不是欧盟的核心问题,德国才是最有理由脱离欧盟的。如果这种情绪蔓延开来,会使得欧洲大陆重新回到大国独自为政,又相互激烈竞争的分裂状态,而这意味着人类最为前瞻的、超越民族国家狭隘视野的首次尝试的失败。这是远比通缩引起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更加危险的全球化的衰退。

  英国“脱欧”敲响了区域一体化的警钟,以后的欧盟只有两种选择:核心国家的更为全方位的一体化或者彻底分崩离析。所以,欧盟对英国采取了毫不挽留的决绝姿态——要走赶紧,敦促其迅速进入操作程序,预期谈判过程会为英国设置不少障碍以儆效尤,以警惕连锁反应并把可能的连锁反应遏制在摇篮中。

  从政治角度来看英国“脱欧”对全球的影响,“脱欧”必然将降低欧盟政经地位,使得欧洲地缘政治更加复杂。难民危机极有可能走出欧洲,成为全球问题。从经济角度来看,英镑和欧元的进一步贬值可能,或引发全球汇率新一轮贬值浪潮,而欧洲央行在政策上已经没有太多空间来应对可能的风险。英国“脱欧”意味着外围环境会出现重大变化,风险厌恶会明显上升,全球资本会寻找避风港,新兴市场则将受到新一轮资本外流压力。

  好消息是,考虑到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可能加剧,预计美联储会在加息问题方面愈发谨慎,现在看来今年再度加息的概率接近零。就美国自身情况来看,这并非是因为经济复苏进程的放缓,相反我们觉得在目前劳动参与条件和经济结构下,美国已经接近较为充分就业状态,再期望未来每个月十几二十万的非农就业增长,或者经济潜在增速再度回到全球化火力全开的黄金时代,肯定不过是一厢情愿或者根本就是装糊涂。但近期美元被动大幅升值其实等于隐含已经完成加息1-2次,如果后续还有更多黑天鹅事件出现,则会导致美元指数和其他避险货币(例如日元)和避险资产(例如贵金属)走强,从而压制其他货币汇率和风险资产价格。而今年下半年,多只“黑天鹅”振翅欲飞,如英国“脱欧”后续反应、西太平洋地缘风险、巴西奥运会可能不达预期,以及美国大选的最终结果揭晓等等。大体可以预见的是:全球化进程停滞,地缘风险有所集聚,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技能创新与资本的不平等分布,以及民粹和民族主义的力量上升,会给世界经济增长复苏之路带来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国内经济:短期稳住,隐忧仍存

  文章分析,上半年国内经济整体平稳,有企稳迹象,背后的原因主要源自短期经济刺激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央行意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政府大面积推出的房地产业去库存政策等。但事后看,投入与产出相比性价比较差。上半年新增信贷或将创历史纪录,而每单位资金投入带来的边际经济增长快速递减。中长期信贷中大部分流向了房地产、基建、居民按揭贷款等领域。政策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成为主导力量,但民间投资增速继续下滑,5月份同比增长仅3.9%。民间投资增速与整体投资增速的背离,反映出私营企业仍面临资金成本过高、投资回报率过低、经营困难增加的情况。此外,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态势进一步拉大,需要警惕中西部和东北部分区域的尾部风险。

  这种情况下,增长的可持续性是较弱的。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再度出现反覆,各指标有轻微的滑坡,这一方面说明前期政策的动能还在,另一方面,则说明内生的新增长点不足以支持更有力的经济活动。可能同时存在的副作用则包括:虽然核心通胀目前仍然较低,但食品及能源价格变动较大。一季度GDP平减指数已经结束了连续负增长的局面,其中第一产业GDP平减指数由上季度的负增长转为同比增长10.15%,反映为食品价格的大幅上升,与CPI走势相吻合。

  同时,由于预期不明确,市场再度在刺激和出清之间反覆纠结,开始陷入观望和政策观察期。当前市场预期较为一致的是——中长期中国经济走势确实应该是L型,但是不确定现在处于L的一竖还是一横状态。如果是一横,则证明筑底完成,就意味着某种形式的出清已经实现。比照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的情形,那意味着千万量级的失业下岗、多家大型金融机构的破产清算等一系列经济金融事件冲击的出现,但现在并没有观察到这些标志信号的显现。

  预期在未来的经济筑底过程中,货币政策或将维持中性,在物价有所上升的情况下,近期降息必要性下降,而降准可作为对冲外汇占款的有效工具,并为应对下半年美联储可能的加息预留政策空间。与此同时,将继续按照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的要求,统筹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财政政策应当会进一步发力,通过加速基建投资进度来托底经济增长底线。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