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智库分析:中国未来经济的信心在哪些领域?

http://www.CRNTT.com   2016-02-15 10:20:54  


 
  由此,我们不用特别复杂的逻辑思考,都可以估计判断,中国的劳动力优良品质不会无故消失,中国高素质的劳动力数量还在大幅增长,而且由于文化基因决定了的储蓄习惯,保障了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的积累仍将继续,国内经济只要调整到位、只要找到路径,未来保持一个中高速的发展仍是非常有希望的。

  其次,中国具有庞大的市场需求空间。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13亿中国人口已经逐步摆脱贫困,至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后,中国社会的市场空间将更加不可与三十年前同日而语,甚至也不是当今印度等一些人口大国所能望其项背的,因为小康社会的中国人口将更加具有购买力,我们从现在中国人已在全球各地横扫一切的购物狂潮中就可见一斑。

  当前,国内某些产业或商业的低迷,本质上不是中国国内市场总体需求的低迷,而是在某些环节、某些产品领域出现了供需脱节与结构性过剩,对中国逐步富裕后的消费升级、需求变化的供给能力和应对不足所造成的。此外,中国人对新事物、新技术、新动态充满好奇,对某些创新风险具有较高的容忍度。以手机和互联网产业为例,中国人手机消费更新换代非常快、中国人对互联网风险容忍度比较高,直接带来了中国手机产业、互联网产业正在迅速地实现技术和产品的迭代,可以预计照此下去,国内经济本轮调整过后,中国在移动互联、物联网、电子商务甚至新型金融等领域,非常有可能实现引领全球产业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在一定程度上,在中国市场上的成功就可能决定了在世界市场上的成功。当前,韩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产业资本正在积极寻求与中国合作,把在这些国家千万人口级别的市场无法产业化的技术和产品,依托中国这个庞大的具有真实需求的市场,推广技术应用、实现产业化发展和培育新一批的伟大企业。

  第三,中国推进进取但不冒失的市场化改革。回顾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没有采用休克疗法,而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正如中国人会功夫,美国人会拳击,让中国人不玩功夫,立刻改打拳击,中国人和美国人比赛的结果一定是玩一把输一把。由此看,中国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轨就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一定需要一个不断适应和不断学习的过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