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朱景鹏:两岸当局应审慎处理难题与争议

http://www.CRNTT.com   2015-08-15 00:22:15  


朱景鹏
  中评社香港8月14日电(记者 杨犇尧)台湾东华大学公共行政学系教授欧盟研究中心主任朱景鹏日前在第十二届在两岸关系研讨会上表示,在进行和平发展的过程,有很多政策措施可以采行,逐步在搁置一个中国争议原则下,审慎推进和平发展进程。

  一、主观层面的诚信、善意与弹性厥为首要因素

  朱景鹏表示,两岸之间是否能够建构“和平”的关系,诚信以及弹性空间因素十分重要。在主观因素上,即两岸当局是否真正将“和平”当成处理关系的方法。和平,重点是双方将武力准备,视为对自己原有立场的必要自卫,而不是要双方撤除飞弹、停止军购或外交休兵,而是双方在面对争执时,都尽可能不首先使用武力、不解释对方武力当成挑衅;将外交场所的争执视为竞争,而不是打压。双方都能主观上转而认为两岸关系不是斗争,而是在“一中”与“台独”间,找到理性解决问题的空间。

  简言之,两岸能否以“和平”作为互动关系的中程目标,关键在两岸当局如何对内民众宣传对方的武力准备、外交竞争的涵义。如果双方动辄以“打压”、“挑衅”来解释对方的态度与行为,徒然制造人民之间仇恨,无益于两岸和平关系的营造。两岸当局都应该很审慎处理难题与争议。在台湾方面,必须很有耐心的展现诚意,并以此为首要任务。在中共方面,应该更有弹性的解读台湾当局的言论、事务的变化,把握各种可能出现的“和平统一”机会,为自己创造更大的空间与可能性。

  二、两岸各自节制强硬主张与对媒体的控制

  朱景鹏表示,在共通的客观因素上,两岸都有主张对对方强硬的鹰派人士(会煽动民族情绪与悲情意识,影响决策者采取过激的行动与言论)、都希望对方完全投降而不是有诚意的谈判(希望的是军事斗争的零和结局,而不是政治斗争下产生双赢的谈判与妥协的局面)、双方当局都宜透过直接与间接的方法和媒体对话 (避免提供人民片面、有利于己的资讯以致资讯贫乏且有盲点,以及误导两岸人民错估情势)。
 


【 第1页 第2页 】